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关于印发《2011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

  3.采样步骤:
  a. 如果有比较典型的疯牛病(BSE)疑似牛,则要拍照或摄像留下证据。每省至少要对20%的临床疑似牛进行拍照或摄像,并且收集临床疑似牛的其他材料如档案等。采集临床疑似牛时,采样人员还需要通过问询等方式弄清该病牛的其他情况,问询内容可以包括饲养历史、来源、流动等情况。这些证据材料必须存档和备份,运送样品时一并寄送至检测实验室。
  b. 每次采样至少有两人在场,其中一人戴好一次性手套和橡胶检查手套,另外一人专门登记和开启样品杯而不需要戴手套。通过观察牙齿检查牛羊的年龄,大于3岁的牛(第二对永久门齿长出)和大于18月龄的羊(第一对永久门齿长出)方可采样,但如果该动物为BSE或痒病风险动物则无年龄限制。
  c. 在平整地面倒置牛/羊头,即牛/羊头的两角和鼻子靠地放置。同时,另外一人开始填写采样单,并且在样品杯上标记上对应的样品编号(以县/市名+序号,如青岛1号)。一个样品杯只能装一个脑样品。
  d. 在枕骨大孔处用剪刀剪开脑硬膜,目的是便于插入采样勺。然后用一个手指伸入枕骨大孔中,沿着延脑(延髓)转一周,目的是切断延脑与头骨之间相连的神经和血管,以便于脑组织顺利挖出。
  e. 从延脑腹侧(也即勺子从枕骨大孔的上面进入)将采样勺插入枕骨大孔中,插入时采样勺要紧贴枕骨大孔的腔壁,以免损坏延脑组织。采样勺插入的深度约为5-7cm(采羊脑时插入深度约为4 cm),然后向上一扳勺子手柄,同时往外抠出脑组织和勺子,延脑便可完整取出。
  注意:尽量保护好延脑“三叉口”处(脑闩部)的组织的完整性。
  f. 将脑组织放入编好号的样品杯中,拧紧杯盖,然后放置在盛有冰袋的泡沫箱中,用透明胶带将泡沫箱的盖子绑紧。
  注意:采好的样品必须在5小时之内放入冰柜中冷冻上,以防腐败;样品至少要冷冻24小时才能往BSE检测实验室运送。
  g. 各地送来的样品要先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清理,如果没有冷冻好的样品,则必须及时放入冰柜中冷冻,然后由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将样品发送至检测实验室。
  4.样品运送:
  准备好带盖的结实的泡沫箱,该泡沫箱必须无任何破损,并且大小适中(根据样品的量来决定)。先在泡沫箱的底部铺上一层吸水纸,之后放入冷冻好的样品,然后在侧面放入几块冷冻好的冰袋,最后在样品的上面放入几块冷冻好的冰袋,盖紧箱盖。用大号的透明胶带封好箱口,再横向打好包,箱子外面用记号笔写上“易碎勿压”以及向上的“箭头”等字样,然后由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运送。打好包的样品必须及时发送,并确保4天之内运送至检测实验室。
  提示:一、这种包裹最好通过航空途径运送或由专人运送,并切记要注明“易碎勿压”。二、切记在采样单上写明送样人及其联系方式,样品检测完后实验室要出具检验报告并寄给送样人。
  方案二:甲醛固定的牛羊脑样品采集与运送方案
  1.材料
  A.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采样单、复写纸和圆珠笔或铅笔
  B.医用胶布(用于捆装有样品的纱布,并在其上写上样品编号)
  C.电动骨锯或采样勺、骨钳、斧头
  D.解剖刀、剪刀、乳胶手套
  E.纱布、棉线、密封塑料桶(容积不少于5000ml)
  F.固定液:即10%福尔马林(甲醛)生理盐水
  氯化钠8.5g;水900ml ;40%福尔马林(甲醛)100ml
  2.采样步骤
  A.如果有比较典型的BSE疑似牛,则要拍照或摄像留下证据。每省至少要对20%的临床疑似牛进行拍照或摄像,并且收集临床疑似牛的其他材料如档案等。采集临床疑似牛时,采样人员还需要通过问询等方式弄清该病牛的其他情况,问询内容可以包括饲养历史、来源、流动等情况。这些证据材料必须存档和备份,运送样品时一并寄送至检测实验室。
  B.填写采样单
  根据实际情况,按采样单要求认真填写。采样地点相同样品可以登记在同一张采样单上。
  C.取样
  (I) 电锯采样法
  a.用电锯沿两牛角根部到枕骨大孔上边缘的方向将牛颅腔打开。
  b.用手术刀将脑膜切开,骨钳打开颅腔,然后把脑神经和脑血管切断。
  c.取出整个脑组织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间脑、中脑、脑桥和延脑);注意千万不要把脑干损坏。
  d.将每头牛的脑组织用纱布松松地裹住(纱布容易透水),千万不能紧,一定要松,然后将写有编号名称的医用胶布(用圆珠笔或铅笔将编号写在上面,编号:地名+序号+样品类别名,如“青岛市10号牛”)用棉线栓在纱布口处,注意不让胶布脱落。处理好后放入10-20倍体积10%福尔马林生理盐水中固定一周。注意标签编号与采样单的编号相对应。
  e.用新的福尔马林生理盐水更换旧的固定液,密封在塑料桶中,桶外贴上桶中所有牛脑的编号,以便我们处理牛脑时不开桶盖便可知桶中的牛脑情况。每个塑料桶可根据大小放置相应数量的牛脑。
  (II)采样勺采集法
  a.准备专用的采样勺(一把或二把便可)、医用剪刀(一把)、一次性手套、橡胶检查手套(即乳胶手套)以及其他采样用品如采样单等。
  b.戴好一次性手套和橡胶检查手套,专门登记的人员不需要戴手套。通过观察牙齿检查牛的年龄。
  c.在平整地面倒置牛头,即牛头的两角和鼻子靠地放置。
  d.在枕骨大孔处用剪刀剪开脑硬膜,目的是便于插入采样勺。然后用一个食指伸入枕骨大孔中,沿着延脑转一周,目的是切断延脑与头骨之间相连的神经和血管,以便于延脑取出。
  e.从延脑腹侧(也即勺子从枕骨大孔的上面进入)将采样勺插入枕骨大孔中,插入时采样勺要紧贴枕骨大孔的腔壁,以避免损坏延脑组织。采样勺插入的深度约为5-7cm(采羊脑时插入深度约为4 cm),然后向上一扳勺子手柄,同时往外抠出脑组织和勺子,延脑便可完整取出。
  f.其余步骤见(I)中的d和e。
  注:对于临床疑似牛羊,采下脑后,从脑中线一分为二,一份用于甲醛固定,另一份用于-20℃冷冻并在低温下运送至参考实验室。
  3.样品的包装与运送
  a.单独将采样单邮寄给检测实验室,切不可与样品一起邮寄,目的是防止采样单被污染。
  b.将固定好的牛脑放在几个大的带内盖的塑料桶中密封,注意每个牛脑都随身带有一个唯一的编号,桶外壁上也标明桶内的所有牛脑编号。运送时桶里的固定液可以不按10-20倍体积的量,而保留适当的量便可,适当的量是以浸没牛脑为准,不过运送时必须更换成新的固定液。
  c.运输时,将装有样品的塑料桶用木架子固定好,以防运输途中颠倒。
  d.在木架子外面加两张不干胶标签,一张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单位与地址及联系电话,另一张注明放置方向、小心、易碎和切勿倒置等字样。
  e.样品由专人或经航空运至检测实验室。

  羊痒病监测计划

  一、监测范围
  重点对规模羊群、种羊养殖场以及屠宰场进行采样监测,采集对象主要为瘙痒、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倒地不起、失明、死亡或其他症状的18月龄以上绵羊和山羊。
  二、监测时间
  全年送样。瘙痒、神经症状、共济失调羊的样品随时送检。
  三、检测机构及所负责省市
  (一) 国家牛海绵状脑病参考实验室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牛海绵状脑病参考实验室负责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陕西、山西、宁夏、河南、河北、天津、安徽、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贵州、重庆、江西、海南、云南等26个省份和新疆兵团的羊痒病样品检测,并负责全国痒病的确诊。
  联系人:刘雨田 13455201316 王志亮 13953288519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
  电话:0532-87839188   传真:0532-87839922
  邮编:266032
  电子邮箱:ndlyt1976@yahoo.com.cn(刘雨田)
  (二)中国农业大学牛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牛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负责北京、内蒙、辽宁、黑龙江、吉林等5个省份的羊痒病样品检测。
  联系人:杨利峰 13811990965 赵德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电话:010-62732975  传真:010-62732975
  邮编:100094
  电子邮箱:yanglf@cau.edu.cn(杨利峰)
  四、监测数量
  (一)临床监测
  各省对辖区内的所有羊群,尤其是种羊群以及从国外进口的羊只进行临床监测,并填写临床监测登记表(见附录2)。临床监测频率为1年两次,相隔时间为4个月。
  (二)采样监测
  临床监测发现瘙痒、神经症状、共济失调的羊应及时采样送检,若发现与痒病症状相似的病羊(见附录1)可立即与国家牛海绵状脑病参考实验室联系。具体采样数量见表1。
  采样时,应填写采样单(见附录3),要求每个样品均有详细的信息。采样方法和步骤同牛海绵状脑病监测采样送样方案。

  表1 2011年各省份应采集的羊脑数量

省份

采样数量(头份)*

山西

100

宁夏

150

贵州

100

云南

100

海南

50

新疆

250

浙江

50

新疆兵团

50

湖北

50

福建

50

广西

100

甘肃

150

安徽

50

天津

50

广东

50

河南

200

四川

150

上海

50

重庆

50

江苏

50

河北

250

陕西

150

江西

50

山东

250

湖南

50

西藏

250

青海

150

黑龙江

100

辽宁

100

吉林

100

内蒙古

300

北京

50

合计

3650



  *表示采样的同时要填写采样单,且每份样品均应有详细的信息。

  五、检测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免疫印迹方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其中ELISA方法为筛检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为确诊方法,组织病理学方法为辅助诊断方法。
  六、监测结果报告
  (一)各检测实验室检测完样品后应及时向送样单位出具检验报告,并保存好相关实验记录。
  (二)中国农业大学牛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在7月15日和翌年1月15日之前分别将半年、全年羊痒病检测分析报告报农业部兽医局,并抄国家牛海绵状脑病参考实验室。
  (三)国家牛海绵状脑病参考实验室2011年7月底前和翌年1月底前将检测分析报告报农业部兽医局。
  (四)各地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按规定立即报告农业部兽医局,并及时采样送国家牛海绵状脑病参考实验室确诊。如检出阳性结果,参考实验室应立即报告农业部兽医局。

  附录1:
  羊痒病简介

  羊痒病是由羊痒病因子(PrPSc)即羊朊毒体引起的自然发生于成年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神经性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疾病,以潜伏期长、剧痒、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共济失调和病死率高为特征。人类发现该病已有250多年的历史。痒病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最原始型。
  一、病原学
  痒病的病原是一种无核酸的蛋白性侵染颗粒(简称朊毒体,曾称朊病毒,Prion Protein, PrP),是由宿主神经细胞表面正常的一种糖蛋白(PrPC)在翻译后构象发生某些改变而形成的异常蛋白(PrPSc)。二者在蛋白一级结构没有差异,但在二级结构上存在着从α螺旋到β折叠的转变。正常的朊蛋白以α螺旋为主要的高级结构,而异常的朊蛋白质则以β折叠为主。二者的主要区别特征是PrPC对蛋白酶K(PK)敏感,而 PrPSc 则能够部分抵抗,这一特征是朊毒体检测技术的基础。PrPSc在脑内的沉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神经细胞的空泡化,常是痒病的主要特征。
  痒病病原抵抗力极强,能抵抗常规的消毒药剂和射线,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含2%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溶液和2N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消毒,134~138℃高压蒸汽处理18min以上灭菌消毒,而焚烧是最好的杀灭方法。
  二、流行病学
  痒病最早于1732年在英格兰发生,1755年,本病广泛传播。19世纪痒病传入苏格兰。英国在1920~1950年曾严重流行,本世纪70年代因绵羊饲养量大增,痒病也随之增多起来。德国在1750年就有痒病的记载,法国和西班牙在1810年记载发生了痒病,其他西欧国家也早有痒病的存在。美国在1947年首次发现痒病,由于美国的痒病政策不严格,导致现在仍有大量痒病的发生。日本在1981年首次发现痒病,是1974年从加拿大引进萨福克种羊传入的,目前日本的痒病发生一直不断。许多国家的痒病是由英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现在痒病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多数养羊业发达的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肯尼亚和南非曾因从英国进口绵羊传入痒病,但由于采取了极其严格的扑杀政策,使得这些国家的痒病迅速扑灭。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