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提高高素质劳动者比重,努力改善职业技能人才结构。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从而形成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合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就业市场需要的新格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完善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真正把高技能人才有关政策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善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状况,以充分发挥依靠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实际效果。
6.强化有效就业要求,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覆盖范围。青浦就业既有总量矛盾,又有结构矛盾;既有本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又有来沪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有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又有大(中专)学生等新增劳动力就业问题,因此就业压力很大。必须积极研究对策,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再就业有机结合,将企业职工培训、新增劳动力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农民工培训统一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轨道,不断提高各个层次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认真研究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培训的特点,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在对我区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技能、文化程度和愿望,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培训职业(工种)和培训形式,有区别的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由此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覆盖面。
7.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整合优质资源,对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培训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在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改造和改建扩建,提升培养层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投资建设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镇(街道) 主动调整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社区学校)办学方向,建立起与镇域规划相匹配的职业培训新格局,逐步形成培训品牌“一镇一品”;区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开放和利用现有教育设施设备,为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便利;依托一批条件好、质量高、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高科技企业与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培养基地;鼓励多元投资,积极引进区外优质培训机构,兴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提高培训专业覆盖面。加快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培养速度,扩大培养规模,满足青浦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