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深化职业培训公共服务体系。紧紧结合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探索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培训机构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强化培训机构和企业的联系。指导培训机构结合企业岗位和技能要求,对应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引导职业院校在进行学制教育培养后备高素质技能劳动者的同时,积极承担企业职工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鼓励企业结合对高技能劳动者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吸收学生开展技术攻关。从而形成校企取向一致,互动双赢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
3.实施三大促进工程,努力提高服务经济建设能力。实施就业培训促进工程,制定专项政策,筹措专项资金,强化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因地制宜、应需施教,努力提高其就业和再就业能力,实现培训与就业有效衔接。实施紧缺人才培训促进工程,建立地区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完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网,定期发布本地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和具体培训目录,鼓励广大劳动者参加紧缺人才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合格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推动职业资格证书与企业劳动工资制度的衔接,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产业发展培训促进工程,根据本区“4+1”主导产业发展,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开发培训课程和教材,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师资水平,加快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手段、内容、模式的现代化,为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调整培训专业设置,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能级提升需求。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积极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休闲旅游业的专业,不断拓宽专业领域,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区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我区经济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明确职业技能培训的办学方向,使职业技能培训专业设置紧密结合青浦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立足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培训,以培训学员的就业状况和工作岗位实用性作为培训机构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及时调整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专业。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