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与公众、媒体的信息交流沟通工作
目前在一些媒体上总是看到城管执法人员打人的报道,而没有城管人员挨打的报道,这是舆论的倾向性问题。由于公众、媒体未能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在各类媒体中报道事件和发表意见,从而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城管执法人员的形象。因此各级城管部门要加强与公众、媒体的信息交流工作,主动创造机会让公众了解城管执法工作,了解事件的真相,尽可能消除城管执法中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城管队伍培训,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各级城管主管部门要认真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城管执法队伍培训方案,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城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使城管人员清醒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服务大局,找准职能定位,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正确方向;维护社会公平、维护法律尊严、创造环境秩序、推进依法行政、改善城市容貌、服务广大市民,是当代城管部门的政治责任。
四、严格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各级城管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人性化”执法、“亲民型”管理的执法模式。“人性化”执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其人格,切实维护其权利,给予其人文关怀,促使其自觉自愿参与城市管理。“亲民型”管理,就是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以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为工作方法。要在争取大多数群众支持和认同的基础上,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尤其是在城管执法中,既要严格遵守实体法,又要严格遵守程序法,在作出对管理相对人不利的行政处罚时,要告知其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减少和纠正不当执法,杜绝违法执法,简单、粗暴、野蛮执法。各级城管部门要严肃城管执法纪律要求,坚决杜绝城管执法中可能出现的“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打造规范、纯洁、高效的城管执法队伍。
五、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
各级城管部门要针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服务设施缺陷,积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采取配套措施及时跟进,进一步优化规划,加快建设。例如乱设摊点问题,在进行整治取缔的同时要配套出台相应的优惠招商政策,降低门槛,引导马路摊点入室经营,引进一些规范而又价格适中的商业网点,满足普通市民的消费需要,减少无证违章经营行为。要根据不同地域,明确不同的市容管理要求,对于确因布局缺陷而暂时难以彻底清除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阶段性目标的整治措施,以兼顾市容、交通和消费需求。对于市场确有的低端需求问题,由有关部门配合,吸纳经营者参加,通过一定的经济、政策扶持,组织安全、正规的供应渠道。对于时段性摊点,也要逐步统一规范、适度掌握、有序管理,努力消除分散无序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