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


  (1)高速公路。对郑少洛、二广(汝阳段)、洛阳-栾川等高速公路实施高标准绿化美化,营造景观生态林带,既突出观赏效果,又具备较高生态功能。前景林带以常绿树种、彩叶树种和花灌木为主,可选择海桐、紫叶李、小叶女贞、雪松、木槿、紫荆等;背景林带以高大乔木为主,可选择杨树、柳树、楸树、国槐、五角枫等;远景是将视野范围内的荒山荒地全部绿化,以侧柏、蜀桧等常绿树为主。

  (2)铁路。陇海、焦枝和郑西等铁路两侧搭配栽植常绿树种和高大乔木。近路基区域栽植2至3行侧柏、蜀桧、雪松等常绿树,外侧栽植7至8行杨树,适当密植,以增强林带抗风能力。

  (3)国道、快速通道。洛阳-吉利、洛宁-偃师等快速通道每侧栽植5行以上树木。其中可栽植2行雪松、海桐、女贞等常绿树,间植百日红、黄栌、木槿、紫荆、山桃等花灌木;栽植3行以上杨树、柳树、国槐等乔木。310、207、311国道、洛阳-栾川快速通道要在补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彩叶树和花灌木比例,提高通道绿化档次。

  (4)河渠。河渠两侧适宜绿化的荒滩荒地全部拍卖绿化,以营造杨树等速生丰产林为主。

  (四)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1.城市区绿化

  (1)建设范围

  包括洛阳市城市建成区及郊区。

  (2)建设内容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采取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配合,绿化、彩化与美化相结合,城区与郊区相衔接,加强环城防护林、森林公园建设、城区绿化、通道绿化,打造中西部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一环:环城防护林带

  依托西南环城高速和二广高速,在其沿线规划建设60米宽的环城防护林带,其中10米常绿树种,50米速生树种。常绿树种以蜀桧、雪松、大叶女贞为主,速生树种以杨树、柳树为主,充分发挥林带防风滞尘作用;在道路的出入口、重要地段,结合自然地形,以突出古都文化为主题,采取乔、灌、花搭配方式建园林小品。林带全长60.70公里,折合面积0.54万亩。其中,西南环段林带长29.40公里,折合面积0.26万亩,涉及宜阳、伊川、孟津、涧西、西工、高新等县(区);二广高速段林带长31.30公里,折合面积0.28万亩,涉及汝阳、孟津、吉利等县(区)。

  一屏:北邙绿色生态屏障

  该工程东起二广高速公路,西至西南环,南至310国道,北接连霍高速,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6.70公里,总控制面积25万余亩。涉及孟津、洛龙、老城、西工、廛河等5个县(区),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孟津县占工程总任务80%以上。在孟津县麻屯、朝阳、城关、送庄、平乐、常袋6个乡(镇)109个村,规划改扩建农田防护林21.69万亩,栽植泡桐、杨树、侧柏等乡土树种,完善现有农田林网,提高林网防护功能,进一步改善城市北郊邙岭地区林木覆盖率偏低的局面。

  一带:洛浦公园风光带

  洛浦公园风光带位于横贯市区的洛河之滨,东起焦枝铁路桥,西至徐家营。绿化长度16公里,绿化面积1.37万亩,由上阳宫、同乐园,华林园,洛神赋和滨河游园五大园区组成,是以草坪为主,集堤面、阶地、水面为一体,融园林绿化、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大型广场、历史文化于一身的开放性公园。规划实施东扩工程,将洛浦公园向东续建3.60公里,其中洛河北岸将建设50米宽的带状公园,洛河南岸将建设30米宽的带状公园。东段工程实施后,洛浦公园将从西到东贯穿整个洛阳城。

  四组团:四个森林组团

  周山森林公园。位于洛阳市区西南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涉及高新区孙旗屯乡的5个行政村,绿化面积1500亩,2002年6月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在此基础上,将森林公园向西延伸,建成城市西南部的森林生态屏障。

  龙门山森林公园。位于龙门西山,东依龙门石窟,北接洛南新区,绿化面积8280亩,栽植树木80余种200余万株,被誉为洛南新城区的“后花园”。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对森林公园进行扩建,增加绿化面积750亩。

  上清宫森林公园。位于市区北部邙岭上,北邻310国道,东接岳葛路,南临市区,西与定鼎北路相接。涉及老城区5个行政村,面积3000亩,栽植绿化树木40多个品种25万余株。加强对园区树木的抚育管理,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隋唐遗址植物园。位于洛南新区,王城大道以东,总面积2835亩,以洛阳山水、植物和隋唐城遗址文化为基础,建设有木兰琼花园、万柳园等28个专类园,植物种类1500多种,总绿地面积近13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8万平方米。规划在植物园内建设隋唐遗址牡丹园,汇集全国1200多个牡丹品种,建成我国牡丹品种最全、文化品位最高的牡丹园。同时,将建设以牡丹为主题的园林小品。

  多色块:廊道绿化、城中绿岛

  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企业搬迁、危旧房改造、拆除违章物等城市改造,继续增加广场、游园、公共绿地等休闲绿地面积,达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的目标。建设休闲绿地时,做到乔、灌、草、花、藤相搭配,增加乔木栽植量,增大乡土树种比例,提高林木覆盖率,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

  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倡导和推广立体绿化。对伊河、洛河、瀍河、涧河等河流坡面,九都路立交桥、定鼎路立交桥等立交桥,中州路、九都路、王城大道、延安路、凯旋路等城市干道沿线的建筑物实施绿化,栽植爬墙虎、紫藤、凌霄、扶芳藤等攀援植物,最大限度地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进一步完善伊河、洛河、廛河、涧河、中州渠、大明渠、防洪渠等“四河三渠”沿线的林带,绿化率达95%以上。在城市入口处,结合区域地形营造适当比例的风景林,选择与区域人文、自然相和谐的绿化美化树种,并点缀山石、小品和标志性雕塑,突出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文化内涵,建成城市绿化的亮点。

  (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10611亩。其中,城市建成区绿化4400亩,环城防护林带5461亩,城郊森林750亩。按造林年度分,2008年1592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2122亩,占20%;2010年2653亩,占25%;2011年2653亩,占25%;2012年1591亩,占15%。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9。

  2.卫星城绿化

  (1)建设范围及现状

  建设范围:包括栾川、嵩县、洛宁、宜阳、伊川、汝阳、新安、孟津、偃师等9个县城和吉利区。

  现状:建成区总面积14.93万亩,其中已实施绿化面积6.08万亩,绿化覆盖率40.72%。各县(市、区)绿化现状详见附表10。

  (2)建设内容

  按照县城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在城市建成区发展绿地广场、绿色廊道等。在县城周边,依托龙泉山、凤翼山、香鹿山、荆山、万果山、翠屏山、虎头山等现有城郊森林,继续扩大建设规模,完善功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有条件的县城可实施环城防护林带。

  (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4.11万亩。其中,建成区绿化2.33万亩,环城防护林带0.09万亩,城郊森林1.69万亩。按造林年度分,2008年0.62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0.82万亩,占20%;2010年1.03万亩,占25%;2011年1.03万亩,占25%;2012年0.62万亩,占15%。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9。

  (五)村镇绿化美化工程

  1.建设范围

  涉及全市143个乡(镇)和2980个行政村的建成区及周围。

  2.建设内容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村镇周边森林化、村镇道路林荫化、居住庭院花果化”为总体目标,在巩固原有绿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以庭院、村中道路(河渠)、围村林带为绿化重点,采用乔、灌、藤、花相搭配方式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庭院绿化以栽植花、灌、藤和经济林为主。村中道路、河渠两侧栽植乔木1-2行,相间配置常绿树和花灌木,绿化率达到95%以上。四旁隙地绿化要因地制宜,面积较大的公共隙地,可建成公共绿地,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可建街头游园、街心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面积较小的隙地,可见缝插绿,栽植生态林或经济林。条件具备的村庄周围要建设3-4行围村林带,形成绿色屏障。围村林带树种选择以杨树等速生用材林为主,配置乡土树种,避免树种单一,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8.08万亩。按造林年度分,2008年1.62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20%;2009年1.62万亩,占20%;2010年2.02万亩,占25%;2011年2.02万亩,占25%;2012年0.81万亩,占10%。各县(市、区)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20。

  (六)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1.建设现状

  全市现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2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58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种数的78.65%;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30余种,占全省重点野生保护动物的83.33%;鸟类262种,占全省83.17%。近十几年来,我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濒危物种的恢复进展缓慢,部分物种减少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