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


  规划总任务601.33万亩,各工程建设规模详见附表24。

  (一)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

  重点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能源林工程,进一步加大矿区生态修复,生态移民力度,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高效、稳定的山区生态林体系。规划任务156.0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7.29万亩,封山育林37.11万亩,飞播造林1.64万亩。

  1.水源涵养林工程

  (1)建设范围

  涉及偃师、新安、宜阳、嵩县、汝阳、孟津、伊川7个县(市)52个乡(镇)。

  (2)建设内容

  在洛河、伊河、汝河等河流源头、河流两岸第一层山脊以内的宜林荒山荒地,特别是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陆浑水库、故县水库等库区周边营造水源涵养林,达到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保护饮用水源地的目的。树种应具备根量多、根域广、林冠层郁闭度高、林内枯枝落叶丰富等特点,可选择侧柏、刺槐、臭椿、栎类、油松、皂角等树种,多树种搭配营造针阔混交林,形成混交复层林结构。对于水库周边绿化,应以营造生态防护林为主,适当搭配栽植柳树、紫穗槐、火炬、黄栌、连翘、紫荆等彩叶、观赏性树种,营造集生态功能与观赏功能为一体的森林景观群落,为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35.4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6.43万亩,封山育林8.6万亩,飞播造林0.42万亩。按造林年度分,2008年5.32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7.09万亩,占20%;2010年8.86万亩,占25%;2011年8.86万亩,占25%;2012年5.32万亩,占15%。各县(市)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2。

  2.水土保持林工程

  (1)建设范围

  涉及偃师、新安、嵩县、洛宁、汝阳、孟津、伊川、吉利8个县(市、区)的70个乡(镇)。

  (2)建设内容

  在土层瘠薄的山地,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地质结构疏松易发生泥石流地段,以及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大规模营造水土保持林。将郑少洛高速、连霍高速、二广高速、西南环城高速、洛栾快速通道、310国道、311国道、207国道、南闫路、安虎线、八官线等主要公路沿线、县城周边的宜林荒山荒地作为优先绿化的重点。营造水土保持林应坚持“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可优先选择侧柏、刺槐、臭椿、火炬、油松、楝树等耐瘠薄、深根性树种,加强土壤固持能力,减缓地表径流,减轻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

  (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67.8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8.15万亩,封山育林28.51万亩,飞播造林1.22万亩。按造林年度分,2008年10.18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13.58万亩,占20%;2010年16.97万亩,占25%;2011年16.97万亩,占25%;2012年10.18万亩,占15%。各县(市、区)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3。

  3.生态能源林工程

  (1)建设范围

  涉及偃师、新安、嵩县、洛宁、汝阳、孟津、伊川、宜阳、栾川9个县(市)的87个乡(镇)。

  (2)建设内容

  适应国家能源战略需要,选择土层深厚、坡度平缓等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大力营造以黄连木、油桐、文冠果等含有率高的木本油料树种,建设生态能源林基地,为我市及至全省的生物油料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带动全市能源产业的发展。

  (3)建设任务

  规划新造林任务45.63万亩。其中,2008年6.84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9.13万亩,占20%;2010年11.41万亩,占25%;2011年11.41万亩,占25%;2012年6.84万亩,占15%。各县(市)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4。

  4.生态移民工程

  (1)建设范围

  涉及偃师、新安、嵩县、洛宁、汝阳、伊川、宜阳、栾川8个县(市)的56个乡(镇)。

  (2)建设内容

  在退耕还林工程区逐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人为活动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深山独居户、散居户迁出,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对原址因地制宜,乔灌结合恢复植被,改善移民地生态环境。

  (3)建设任务

  规划安置移民8745人,规划造林面积1.55万亩。其中,2008年规划安置移民1312人,造林任务0.23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规划安置移民1749人,造林任务0.31万亩,占20%;2010年规划安置移民2186人,造林任务0.39万亩,占25%;2011年规划安置移民2186人,造林任务0.39万亩,占25%;2012年规划安置移民1312人,造林任务0.23万亩,占15%。各县(市)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5。

  5.矿区生态修复工程

  (1)建设范围与现状

  建设范围:涉及栾川、嵩县、洛宁、汝阳、新安、偃师、宜阳、伊川、孟津9个县(市)的46个乡(镇)。

  现状:林区采矿现象比较普遍,开采过程中对林木、林地造成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经调查统计,全市现有矿区总面积46.54万亩,其中需要恢复植被面积5.53万亩。各县(市)矿区现状详见附表7。

  (2)建设内容

  对全市范围内的各类露天采掘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等,全面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因地制宜进行植树造林,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5.53万亩。其中,2008年0.83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1.11万亩,占20%;2010年1.38万亩,占25%;2011年1.38万亩,占25%;2012年0.83万亩,占15%。各县(市)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6。

  (二)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

  1.建设范围及现状

  建设范围:涉及汝阳、孟津、偃师、洛宁4个县(市)的34个乡(镇)。

  现状:现有农田面积132.63万亩,适宜农田林网间作面积84.93万亩。其中已林网间作面积23.55万亩,不完整林网面积24.08万亩,未林网间作面积37.30万亩。各县(市)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详见附表8。

  2.建设内容

  对断带和网格较大的地方进行完善提高,结合地形地貌,合理控制林网网格面积,沿地埂栽植1-2行树,可主栽杨树、桐树、楸树等树体高大,冠幅和根域较小的乡土树种,适当搭配栽植石榴、枣等经济树种,营造田园风光;对成过熟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逐步建设较为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保障广大农区林茂粮丰和城乡生态安全。

  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3.84万亩。其中,新建林网37.3万亩,折合片林1.75万亩;完善提高24.08万亩,折合片林0.84万亩;更新造林17.8万亩,折合片林1.25万亩。按造林年度分,2008年0.58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0.77万亩,占20%;2010年0.96万亩,占25%;2011年0.96万亩,占25%;2012年0.58万亩,占15%。各县(市)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详见附表17。

  (三)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

  1.建设范围

  全市所有现有廊道及规划期内新增廊道两侧。

  2.建设内容

  针对我市廊道绿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已初步绿化的廊道要在巩固原有绿化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地形,采取组团绿化模式,增加常绿树种和花灌木,做到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提高绿化品位与档次;对尚未绿化和规划期内新建廊道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绿化,做到一步到位。通过五年建设,使全市所有廊道实现高标准绿化美化,建成景观廊道。

  Ⅰ级:黄河干流。两侧各栽植宽度100米以上树木;

  Ⅱ级:铁路、高速公路、国道、黄河与淮河一级支流、干渠。每侧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

  Ⅲ级:省道、景区道路、二级支流、支渠。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

  Ⅳ级:县乡道、三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

  Ⅴ级:村级道路、斗渠。两侧各栽植至少1行树木。

  Ⅲ级及以上廊道沿线第一层山脊2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实现绿化,Ⅳ级及以下廊道第一层山脊1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实现绿化。

  3.建设任务

  规划任务25.75万亩。其中,新绿化里程6170公里,造林面积11.93万亩(林带折合9.73万亩,绿化宜荒2.20万亩);完善提高里程7858.80公里,造林面积6.94万亩(新增林带面积6.23万亩,绿化宜荒0.71万亩);更新里程4429.10公里,折和造林面积6.88万亩。

  按造林年度分,2008年规划3.86万亩,占规划总任务的15%;2009年规划5.15万亩,占20%;2010年规划6.44万亩,占25%;2011年规划6.44万亩,占25%;2012年规划3.86万亩,占15%。各县(市)分年度规划任务详见附表18。

  4.建设重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