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增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合力。落实《全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和《上海市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06-2010年)》,开展以社区、企业、学校、医院为重点的健康场所创建活动,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和广泛的宣传发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针对各类重点场所、行业、疾病、人群,规范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逐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健康教育信息监测,开展效果和方法评估,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效率。
㈢调整医疗救治系统规划,合理布局院前急救网络和提高区域医疗中心的急救能力
1、区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区利群医院在原有的临床医疗救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硬件和内涵的建设。确保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急医疗救治和保障能力的提高、绿色通道的形成,完善同济医院、区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区利群医院在应急物资上的配备,尤其是救护车辆上给予必要的投入,以提高临床医疗救治的成功率。2007年,在完成区中心医院急救一体化模式建设和利群医院急诊急救改建的基础上,2008年重点改建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提升人民医院急诊急救能力。
2、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能力。由市120急救中心统一规划,加快本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到2009年在桃浦、长征地区各增加一个急救分站,以进一步缩短急救服务半径,加快反应时间。平均反应半径缩减至10公里,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院前急救培训,对社区群众院前急救给予指导。
3、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开展我区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全面达到一级防护标准。完善门诊功能布局,方便传染病病人就诊、随访和分流。切实做好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和早期诊断工作,及时有效地识别、处置各类可疑情况。按照《上海市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禽流感工作方案》要求,继续做好人感染禽流感的疾病监测报告、健康教育和业务培训等工作。
4、健全血液管理服务网络。形成与自愿无偿献血工作模式相匹配的血液管理工作框架,大力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建立并完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互助用血工作机制,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权益。完善各类献血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渐开展成分献血工作,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血液保障能力。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培训,提高临床自体输血的比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和安全用血。
㈣实施社区卫生综合改革,优化卫生服务结构,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1、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的规定,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遵循《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市政府提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水平、规范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具体要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突出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统筹资源,整合功能,提高绩效,降低成本,建成网络更加健全,运行更加高效,功能更加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