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农业局关于印发《杭州市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级投入大幅增加,设施化程度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随着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各级资金在蔬菜生产上的投入大幅增加。省蔬菜产业提升项目补助资金累计达到2590万元,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市区两级财政补助资金达到2400万元,陆续建成了一批省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在大项目的带动下,高标准蔬菜生产设施数量大幅增加,新建了玻璃温室2.1万平方米,连栋塑料大棚1.8万平方米。2010年,全市共应用蔬菜大棚6.7万亩,中小棚5.3万亩。主城区以外的县(市)、区大棚面积达到5.9万亩,较2005年增加了2.2万亩,新发展基地的设施增加情况尤其明显。

  --三新技术进一步推广,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市级科研推广部门在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选育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自主育成蔬菜新品种20余个,其中采风1号等10个蔬菜新品种通过了浙江省品种认定,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500余个,并开展了杭州地方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提纯复壮工作。适用生产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2010年全市蔬菜遮阳网覆盖面积达3.5万亩,喷滴灌面积2.0万亩。高山蔬菜产区通过应用微蓄微灌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夏秋季生产干旱缺水问题,大大促进了山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建设杭州市叶菜生产功能区5000亩,日均供应城区新鲜蔬菜40余吨。在台风、冰冻、连阴雨等自然灾害下,各叶菜生产功能区通过抢收、抢播,实现尽早上市,有效缓解市场高菜价,充分发挥了应急保障作用。

  --追溯管理率先启动,质量水平得到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蔬菜率先启动开展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并列入新修改实施的《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大力推广物理防治设施设备和生物农药,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 2010年全市蔬菜生产上防虫网应用面积0.5亩,性诱剂1.1万亩,杀虫灯2518盏,分别较2005年增120%,增398%和增271%,2010年全市基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99.3%,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食用菌科研能力增强,桑栽菌得到快速发展。成功创建了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以及市珍稀食用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菌包专业化生产流水线一条,220平方米的实验室1座,100平米的标本室1个,收集保藏现有栽培和野生食用菌实物标本110份。围绕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科研攻关,申报了粉碎机械国家发明专利1项,出台《桑枝黑木耳》地方标准。培育菌包生产大户,为新发展的菇农提供优质菌包。开展利用桑果枝屑栽培珍稀菇的培养料组合配方试验,不断拓展桑果枝在食用菌生产的应用领域。据调查,2010年全市食用菌栽培总规模达到3121万袋,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3亿元。其中桑栽菌生产总规模达到1504万袋(黑木耳608万袋,香菇220万袋,秀珍菇等676万袋),总产量5577吨,总产值6447万元。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