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信息服务外包。充分挖掘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字内容、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兼顾国内外的客户主体,通过发展各类外包服务和专业服务,提升信息服务产业能级。
(二)产业发展基础
1.规模与结构
产业贡献数值及比重逐年增长。按照有关统计,2005年至2007年,本区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由29.08亿元增长为40.3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7.86%增长为8.20%;营业收入由50.34亿元增长为95.13亿元,占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由13.19%增长为15.42%;税收由2.81亿元增长为7.89亿元,占产业税收比重由3.12%增长为5%。
企业群体和从业人员形成梯度。截至2007年,本区信息服务业共有注册企业1000余家,约占全区注册企业总量的6.5%;从业人员20000余人,约占全区从业人员总量的3%。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12家,1000万~1亿元的企业77家,100~1000万元的企业236家;纳税超过1000万的企业18家,100~1000万元的企业77家,10~100万元的企业277家;从业人数超过500人的企业5家,100~500人的企业23家,50~100人的企业29家。
2.优势领域
软件开发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传统优势。以两个市级软件基地为核心,吸纳了全市近25%的软件企业。其中,拥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7家,占全市总量约30%。产品类别以企业管理、行业应用等主流软件为主,网络游戏、嵌入式等新兴软件比重不断上升,操作系统和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自主创新能力强。
系统集成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中坚力量。拥有17家高质量的系统集成资质企业。其中一级资质3家,约占全市的37.5%;一、二级资质共计9家,约占全市的25.7%。系统集成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十分丰富。
数字内容成为信息服务业的新增长点。作为全市数字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上海数字娱乐中心目前已集聚了近百家数字内容企业,并将发展12家核心企业、150家中间状态企业和1000家外围企业,使数字内容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3.发展竞争力
产业规模显现、支撑明显。以“扶持企业主体、培育项目实体、建设园区载体、集聚产业群体”为原则,先后建成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科技园、孵化器、创意园10余个,总占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先后拥有各板上市企业7家。
产品受众普遍、需求增长。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对各类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2006年全区居民家庭每人每年信息化支出为1557元,其中设备购置535元,购买信息服务支出1022元,占消费总支出的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