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妇女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妇女享有社会保障的水平。
(一)主要目标
1.扩大妇女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1)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服务人群全覆盖。
(2)逐步完善城镇生育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妇女享有生育保障水平。
2.加强对妇女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
(1)逐步加大贫困孕产妇救助力度,提升救助质量和水平。
(2)加大残疾妇女救助力度,提高残疾妇女保障水平。
(3)进一步提高特困妇女救助水平。
3.提高妇女享有社会福利的水平
(1)扩大社会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妇女享有社会福利的水平。
(2)发展公共托幼服务,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减轻妇女负担。
(3)进一步提高老年服务社会化水平,为老年妇女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
(二)策略措施
1.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由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转变,实现社会救助无盲点,社会福利适度普惠,政策相互衔接,公共服务高效便捷,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使妇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制定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办法,将城乡居民的生育和计划生育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实现生育医疗待遇全覆盖。
3.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4.完善城乡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机制,扩大贫困孕产妇的救助范围和救助水平,保障贫困孕产妇的基本医疗需求,维护广大妇女的生存健康权益。
5.加大对残疾妇女的救助力度,改善残疾妇女生活质量,使残疾妇女在基本生活、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健全人同样的保障水平。
6.深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卫生、居家养老、交通餐饮等服务和项目,逐步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开发适合老年妇女特点、满足老年妇女需要的社区服务项目。
7.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年精神残疾人、老年智力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问题。
六、妇女与法律
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增强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一)主要目标
1.加大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2.严厉打击一切形式的针对妇女的犯罪行为
(1)严厉打击强奸、拐卖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
(2)严厉打击卖淫嫖娼活动。
(3)强化司法、执法过程中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3.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1)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人身财产权益。
(2)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3)加强对妇女的司法救助,扩大妇女接受法律援助的范围,提升妇女接受法律服务的水平。
(二)策略措施
1.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积极落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2.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区普法宣传规划。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开展普法宣传的工作模式,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创作法制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文艺活动,提高法制教育对妇女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3.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开展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行为、杜绝卖淫嫖娼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拐卖妇女和卖淫嫖娼行为危害性的认知,自觉抵制高危行为。
4.完善矛盾预防、信访调解、协调整合、司法维权、源头保障五级维权工作格局,积极发挥妇女之家、姐妹驿站、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人大内司委妇女代表小组的作用,畅通维护妇女权益的绿色通道。依法为经济困难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和免费咨询服务,依法维护女性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深入贯彻
全国妇联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健全家庭暴力干预机制,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站作用,及时处理家庭暴力求助投诉,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
七、妇女与环境
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使妇女获得平等参与发展的机会。
(一)主要目标
1.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
(1)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推进性别意识主流化。
(2)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
2.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
(1)提升妇女的文明素质。
(2)倡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3)增强妇女环保意识,推进妇女参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
(4)倡导妇女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5)建立完善区级、基层妇女活动阵地。
3.加强社区和家庭文化建设,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4.充分发挥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作用,加强区域妇女的国际友好交流。
(二)策略措施
1.加强公众社会性别文化传播,提高公众性别平等意识,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2.整合利用各种宣传教育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和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激发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广大妇女学习先进、崇尚进步、奉献社会的良好风气。
3.贯彻落实《北京市志愿者管理办法》,积极开发适合妇女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内涵、拓展领域、优化品牌,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机制化推进、社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