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组织企业参与实施自治区创新方法进百企行动计划。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选择试点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推进创新方法在企业应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中的实际问题。
到2015年,重点完善建设1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机构,培育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程
1.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依托科技中介服务等平台,加强培训力度,完善服务条件,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科技企业不断提高研发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重点选择大中型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工作。围绕制糖、冶炼、桑蚕茧丝绸等特色和支柱产业,搭建产业信息化共性综合应用平台,开展信息化产业示范,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到2015年,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达到5家,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掌握新技术和推出新产品的能力。
(三)科技兴农能力提升工程
1.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粮食、蔗糖、桑蚕、草食动物、水果、蔬菜、中药材、木薯、商品经济林、花卉等十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建设农业良种培育和繁育示范基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研究开发、转化、推广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支持象州县桑蚕产业重点示范县建设,支持兴宾区蔗糖产业重点示范区建设,支持武宣县甘蔗产业示范县建设,建设农业集成技术示范平台,加强特色产业专业镇(乡)、村建设,通过现代农业要素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壮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加快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围绕我市十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其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和提升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科技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逐步建立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4.大力推进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以“三农网”、“农信通”和“966118”科技服务热线及农业技术电视培训为重点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的建设,建设信息资源中心和展示服务中心。提高市级、县级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和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点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农村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协调联动的市、县、乡、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到2015年,重点推进2个农业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引进、培育和推广应用一批农业优良品种和高效节本技术,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