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市级生态(文明)乡镇(街道)创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附件3:
  杭州生态文明试点街道(非涉农型)建设基本条件、考核指标和评分方法

  指标

  系统

  考核指标

  指标解释及标准值

  指标值确定依据

  分值及打分细则

  基本

  条件

  基本条件一:街道创建机构、制度健全;落实专职人员,从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认真实施生态文明街道建设方案。

  

  街道办事处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从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配合环保部门落实信访;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完成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牢固树立“生态立街”的战略目标和生态优先理念;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责任考核制并得到落实;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污染源档案等。已编制生态街道建设规划和生态文明街道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批准实施。对于转制或区划调整的街道,其原有生态街道(乡镇)建设规划可以适用。

  与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的“基本条件一”统一。同时,考虑杭州实际情况,增加对区划调整街道的规划适用要求。

  必须达标,一票否决

  基本条件二: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辖区内产业结构较合理,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近三年无环保重大信访、越级上访事件。

  辖区内无县级以上重点督办的环境问题,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辖区内无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重污染企业;无区域性、行业性的低、小、散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辖区内无大于25度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开山采矿及乱挖中草药资源等现象;无随意捕杀、销售、食用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近三年无环保重大信访、越级上访事件。

  与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的“基本条件二”统一。同时,补充对环保信访、上访的要求。

  基本条件三:城镇布局合理,已经创建为市级卫生街道,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

  严格按规划要求,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有效推进实施;已经创建为市级卫生街道。

  与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的“基本条件三”统一。

  基本条件四:环保基础设施较完备并有效运行。

  污水纳入城市(区域)污水处理厂街道要基本建成截污管网和污水输送泵站。未纳入城市(区域)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街道社区要建成符合环保要求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一年内,年实际污水处理量不低于设计处理能力的60%,三年以上不低于设计处理能力的75%。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固废收集处置等设施比较完备。建有生活垃圾中转处理设施,达到无害化要求;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得到妥善收集处置。

  与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的“基本条件四”统一。同时,根据《2009-2010年杭州市污染防治工作要点》(杭环发〔2009〕143号),增加对污染物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的要求。

  基本条件五: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

  要求街道及其所辖社区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文明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窗、黑板报、小广播、公益宣传牌等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和营造创建氛围,有环境保护宣传标语或橱窗;街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环保志愿者至少开展四次环境保护活动。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不得低于90%(委托第三方随机抽样,随机抽样人数不少于100人,问卷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者之间进行选择)。

  与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的“基本条件五”统一。

  

  

  

  

  生态

  意识

  文明

  

  (20分)

  

  

  

  

  

  

  

  

  生态

  意识

  文明

  

  

  (20分)

  

  1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情况(10分)

  指标解释:

  1、群众生态文明教育:街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社区工作人员、企业主、居民的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社区有宣传生态文明标语或橱窗,其中全街道标语不少于10条,每年开展生态文明相关活动不少于4次。(7分)

  2、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街道辖区中小学实施《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课程中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所占比例达到大纲要求,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所占比例≥4课时/学年。(3分)

  数据来源:县级宣传、教育、环保部门。

  参考各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标准,并对杭州市级生态街道考核要求提升。《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由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于2003年(教基厅[2003]3号文),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主动与卫生、禁毒和环保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抓好专题教育的试点和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建议环保专题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1、每年生态文明专题培训多于1次得1分,反之不得分;

  2、有宣传生态文明标语或橱窗,全街道标语不少于10条得2分,≥8条得1分,<8条不得分;

  3、每年生态文明相关活动≥4次得2分,3次得1分,<3次不得分;

  4、中小学生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所占比例≥4课时/学年得3分,≥3课时/学年得2分,<3课时/学年不得分。

  2

  生态文明相关创建情况(7分)

  指标解释:

  1、街道辖区“创绿工程”(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工地、绿色市场(商场)、绿色家庭等)建设的项目≥3项。(3分)

  2、“绿色社区”创建率:街道辖区县级以上“绿色社区”创建百分比≥ 60%。(2分)

  3、“绿色学校”创建率:街道辖区县级以上“绿色学校”创建百分比≥ 60%。(2分)

  数据来源:县级环保部门。

  参考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和杭州市级生态街道考核要求。

  1、街道辖区“创绿工程”建设的项目≥3项得3分,<3项创建不得分;

  2、县级以上“绿色社区”创建率≥ 60%得2分,≥50%得1分,无创建不得分。

  3、县级以上“绿色学校”创建率≥ 60%得2分,≥50%得1分,<50%不得分。

  3

  环保志愿者活动次数(3分)

  指标解释:街道辖区有环保志愿者队伍,每年至少开展2次生态文明主题活动≥ 2次/年。

  数据来源:县级宣传、教育、环保部门。

  对杭州市级生态街道考核要求提升。

  1、有环保志愿者队伍得1分,反之不得分;

  2、每年开展活动次数≥ 2次/年得1分,反之不得分。

  生态

  行为

  文明

  

  (25分)

  4

  生态经济发展(13分)

  指标解释:

  1、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符合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生态经济,并在辖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4分)

  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街道辖区服务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15 %。(3分)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街道辖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5%。(3分)

  4、饮食业油烟废气治理达标率:指街道辖区饮食业符合《杭州市服务行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且油烟废气治理后达到的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达标率100%。

  2008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3.8%,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加值增长率为13.8%。

  

  1、符合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生态经济在辖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情况的得5分,占一般地位的得3分,其余不得分。

  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街道辖区服务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15%得3分,其余不得分。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街道辖区高新技

  

  

  (3分)

  数据来源:县级统计、农业、林业、环保部门。

  

  术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5%得3分,其余不得分。

  5

  工业企业环境行为文明(12分)

  指标解释:

  每年街道辖区内所有工业企业被市级以上环保部门处罚累计次数少于2次,被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处罚累计次数少于6次。(12分)

  数据来源:县级经贸、环保部门。

  对杭州市级生态街道考核要求提升。

  市级以上处罚累计次数≤2次,县级以上处罚累计次数≤6次得12分;市级以上处罚累计次数≤4次,县级以上处罚累计次数≤10次得6分;市级以上处罚累计次数>4次,县级以上处罚累计次数>10次不得分。

  生态

  制度

  文明

  

  (15分)

  6

  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制度(10分)

  指标解释:

  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生态立街”的战略目标和生态优先理念,在招商引资中牢固建立对污染项目“一票否决”制度;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责任考核制并得到落实;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积极尝试制定和实施污染治理设施有偿使用制度。(10分)

  数据来源:县级环保部门。

  对杭州市级生态街道考核要求提升。

  1、竖立“生态立街”的战略目标和生态优先理念,在招商引资中牢固建立对污染项目“一票否决”制度得3分,反之不得分;

  2、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责任考核制并得到落实得3分,反之不得分;

  3、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得2分,反之不得分;;

  4、尝试制定和实施污染治理设施有偿使用制度得2分,反之不得分。

  7

  环境信访有效结办(5分)

  指标解释:

  1、环境信访结办率:辖区内环境污染(含第三产业、建筑施工等噪声扰民)和生态破坏的信访投诉案件及时办结比率为100%。

  (3分)

  2、环境信访满意率:辖区内环境污染(含第三产业、建筑施工等噪声扰民)和生态破坏的信访投诉案件及办理结果为满意的比例高于95%。(2分)

  数据来源:县级环保、信访部门。

  参考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和各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标准。

  1、环境信访结办率100 %得3分,≥90%得2分,<90%不得分。

  2、环境信访满意率≥ 95 %得2分,≥90%得1分,<90%不得分。

  

  

  

  

  

  生态

  环境

  文明

  

  (30分)

  

  

  

  

  

  

  

  

  

  

  

  

  

  生态环境文明

  

  (30分)

  

  8

  环境质量综合改善投入(10分)

  指标解释:

  有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工作方案和资金保障,积极保护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森林、自然保护区(小区)、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积极保护辖区内水、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和声环境,按计划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三沿五区”坟墓清理和生态墓地建设。积极申请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资金,开展环境质量改善工程,每年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资金占街道可支配收入的比例≥1.5%。(10分)

  数据来源:县级城建、统计、环保部门。

  参考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和杭州市级生态街道考核要求。

  每年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资金占街道可支配收入的比例≥1.5%得10分,≥1.0%得5分,≥0.8%得3分,<0.8%不得分。

  9

  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情况(12分)

  指标解释:

  1、生活污水处理率:指辖区内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或其它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的生活污水量占辖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85%。污水处理厂包括一级、二级集中污水处理厂。(4分)

  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及率:指辖区未纳入城市(区域)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街道社区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比例达到80%以上。(4分)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指辖区未纳入城市(区域)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街道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 65%,COD达标率≥ 80%,氨氮达标率≥ 70%。(4分)

  参考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和杭州市级生态街道考核要求。同时,根据《2009-2010年杭州市污染防治工作要点》(杭环发〔2009〕143号),增加对污染物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的要求。

  

  1、生活污水处理率≥85%得4分,≥70%得2分,<70%不得分;

  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普及率≥80%得4分,≥70%得2分,≥60%得1分<60%不得分;每个社区受益居民覆盖面要达到社区总户数的50%以上,否则不计在内。

  

  

  数据来源:县级城建部门、环保部门。

  

  3、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指辖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 65%,COD达标率≥ 80%,氨氮达标率≥ 70%得4分,有一项达标率不达标不得分。

  10

  生活垃圾有效处理情况(8分)

  指标解释:

  1、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4分)

  2、辖区内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的生活垃圾量占辖区内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达到100%。(4分)

  数据来源:县级建设(环卫)部门。

  参考省级生态街道考核指标和杭州市级生态街道考核要求。

  1、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情况良好得4分,一般得2分,其余不得分;

  2、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100%得4分,>95%得2分,<95%不得分;

  3、检查中可视范围内见到集中堆放垃圾,每见一次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

  生态

  特色

  文明

  

  (10分)

  11

  成果多样性(10分)

  指标解释:

  指街道根据当地实际对生态文明特色的推进,包括制度、做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种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举措,并在杭州市各街道处于领先水平。

  1、积极开展生态意识文明特色建设,包括生态文明特色教育、适度消费等。

  2、积极开展生态行为文明特色建设,包括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普及,适度消费,绿色建筑,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创建,民用建筑节能示范点、中水回用示范点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清洁生产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等。

  3、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文明特色建设,包括河道生态修复、立体绿化、垂直彩化等。如集景观、环境、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人工湿地建设工程。

  4、积极开展生态制度文明特色建设,包括企业环保信息公开、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等。

  数据来源:县级城建、统计、宣传、教育、绿化、节水办、节能办、环保部门。

  根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126号),“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内容上具有全面性,时间上具有长期性,过程上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成果上具有多样性。”“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积极推进,不搞指标摊派;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试点引路,不一哄而上。”通过该指标,起到“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果。

  有5项以上举措处于杭州市各乡镇领先水平得10分;4项以上得8分;3项以上得6分,2项以上得4分,1项以上得2分,无领先不得分。

  处于杭州市各街道领先水平指举措及成效在街道排名前三位。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