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点工程和主要任务
一、重点工程
坚持以大项目带大投入,以大投入促大建设,强力推进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文化民生三大类重点项目,实现硬件和软件两手抓,事业和产业两加强。
--文化设施重点项目。
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配套,考虑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新区拓展,凸显文化设施集中度、展示度和融合度,规划建设一批新的文化设施,打造文化新地标。同时,在区域性中心城市适度规划一批重大文化设施。
专栏3 文化文物广播影视重点设施项目
项目名称
| 内 容 简 介
| 功能定位
|
红岩教育基地
| 国家级干部教育、爱国教育基地。
| 公益性
|
重庆广播电视发射塔
| 满足广播电视基本传输、发射覆盖功能,适度考虑城市景观和未来技术发展。
| 公益性
|
重庆艺术学院
| 按照国家大专院校建设标准,搬迁新建重庆艺术学校。
| 公益性
|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博物馆
| 展示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集中保护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物。
| 公益性
|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园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示平台,含收藏、陈列、表演、制作、培训、研究等功能。
| 公益性
|
重庆工业博物馆
| 保护、利用重庆开埠及抗战、三线建设等各个时期工业遗产。
| 公益性
|
大足石刻博物馆
| 全面展示、弘扬大足石刻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提升完善大足石刻展陈体系和旅游服务功能。
| 公益性
|
主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
| 在两江新区、南部新城、大学城、大渡口区建设文化艺术中心,配套重庆市音乐厅、市级院团团场及图书馆、文化馆、剧场、电影城等文化设施。
| 公益性
|
重庆市少儿图书馆
| 搬迁或扩建市少儿图书馆,扩大规模,强化功能。
| 公益性
|
广播电视及网络视听节目综合监管中心
| 集广播电视监测、视听新媒体、新传输主体监管、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 公益性
|
--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依托全市文化资源,坚持项目带动,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文化对全市产业结构的改造和提升作用,推动全市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专栏4 文化文物广播影视重点产业项目
项目名称
| 内 容 简 介
| 资金来源
|
“三网融合”产业园
| 研发手持多媒体、高清视频解码芯片等,构建三网融合的软件研发中心、智能设备设计制造中心。
| 政府和社会投资
|
数字传媒工程项目
| 以广电数字媒体中心、华龙网新媒体数字集成中心、大渝网门户服务平台等为主要载体,打造重庆数字传媒基地。
| 政府和社会投资
|
黄桷坪艺术园区
| 以“川美·创谷”为核心,发展文化创意设计、艺术品交易、艺术中介服务、艺术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
| 政府和社会投资
|
南滨路现代文化产业园
| 发展演艺、会展、旅游产业,培育休闲文化、康体文化、创意文化产业集群。
| 社会投资
|
视美动画产业园
| 建设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少儿影视基地,打造动漫产业和青少年文化的一体化平台。
| 社会投资
|
磁器口古镇民俗文化产业园
| 打造“巴渝老街”,培育历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旅游、贸易及创意产业。
| 社会投资
|
红岩文化产业基地
| 依托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红色文化研究、创意和旅游基地。
| 政府和社会投资
|
重庆网络电视台
| 建设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合网络特色和电视特色于一体的重庆网络电视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调发展。
| 政府和社会投资
|
菩提山中国长寿文化城
| 围绕寿文化,打造天梯长寿文化长廊、长寿古镇和佛寿文化区等项目。
| 政府和社会投资
|
文化旅游天天演
| 在主城、武隆、石柱、巫山、奉节等地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驻场演出剧目。
| 政府和社会投资
|
--文化民生重点项目。
突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实施一批文化民生重点项目,加强面向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丰富农村、偏远山区、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解决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需要的文化民生问题,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幸福感。
专栏5 文化文物广播影视重点民生项目
项目名称
| 主 要 内 容
| 实施时间
|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 包括公益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点。
| 每 年
|
基层台站改造升级工程
| 更新改造54个高山发射台站、34个区县(自治县)广播电视台、839个乡镇广播电视站。
| 规划期内
|
农村和社区电影惠民放映工程
| 村及社区1场/月电影,农村中小学6场/年电影。
| 每 年
|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程
| 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及设备设施运行维护,城镇低保家庭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
| 每 年
|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
| 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和电子阅览室,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文化信息网络平台。
| 规划期内
|
“五送”活动
| 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故事、送展览到基层,每月至少送1场电影到村,每个村文化室每年新增图书100册,每年组织10台优秀剧目、100个红色故事和一定数量的文博展览下乡。
| 每 年
|
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活动
| 组织2000场文艺演出到区县(自治县)演出,组织10台区县(自治县)节目到主城区演出。
| 每 年
|
艺术表演“三进”活动
| 组织200场京剧、川剧、歌剧等艺术剧目进校园、社区、企业,开展演出、讲座等专业艺术普及推广活动。
| 每 年
|
文化消费关爱工程
| 财政购买文化消费券或实行票价补贴,保证低收入和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服务。
| 每 年
|
农村文化中心户
| 每个文化中心户配备一套书架、一套阅览桌椅、一个阅报栏、一副乒乓球台、一个篮球架、一批书刊报纸、一套音响。
| 规划期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