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会经营、有特色的现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方式,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典型示范、成果展示和农业实用技术交流等活动,积极扶持农业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8000人以上,其中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300人左右。每年选送若干批次重点骨干人才赴境外考察培训。完成“五年五千”的农业发展示范带头人的轮训计划,确保每个村都有一至两名的农业经济发展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创办农业龙头企业、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树立农业发展科技示范典型个人和典型区域。
14.实施人才综合开发品牌建设计划
以“人才保障六个加快,人才引领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海内外高层人才团队引进、海洋经济人才集聚和企业人才优先开发为重点,每年创新办好以“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为龙头,以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人才引进专项活动、大中专毕业生洽谈会、国内专业人才洽谈会、才富·宁波中高级人才洽谈会、国内外宁波周等为辅助的人才引进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举办层次,丰富活动内涵,完善统筹模式,增强实际成效。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主题,以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和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为重点,继续创新打造“百校千企”人才培养品牌活动。精心打造人才引进和培养两个互为支撑、互动发展品牌开发平台,统筹推进全市人才工作的深入发展。
15.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引领计划
依托现有创业平台,创建一批市级和县(市)区级的大学生创业园区,鼓励有条件的街道社区、企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培训,开设“创业人才孵化班”,加快建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制定出台深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探索与有关风险投资基金相结合,与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使用相结合的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健全地方财政适当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农业领域和偏远困难地区灵活就业和自由就业。每年开展十佳宁波市大学生“创业新秀”评选表彰。“十二五”期间,在保持全市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率的同时,保证有就业意愿的宁波生源毕业生实现百分之百就业。全市建立主要吸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类创业平台、基地100家,其中市级大学生创业园15家,市级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10家,每年全市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不少于1000人,带动就业不少于5000人。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
完善人才工作组织运行机制,强化人才工作统筹领导,完善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发挥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用,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和各县(市)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依托的工作框架,充实人才办领导力量,建立人才办主任办公会制度,健全重点人才工作专项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市委人才办凝聚合力的枢纽作用、人才资金的杠杆作用、重大活动的统筹作用和重点工作的推进作用,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分工负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人才工作规划导向机制,全市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职责明确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全面启动实施人才重大政策和人才重大工程,落实任务、明确进度,集全市之力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建立人才工作合力机制,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发挥好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主体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和应有作用,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健全人才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起以人才发展质量为主要内容、覆盖全市的人才工作量化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每年召开人才工作年度推进会,表彰先进县(市)区,推进全市人才工作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