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


  4.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的鼓励扶持政策

  实施科技项目准入和重点扶持政策,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给予重点资助。对携带高新技术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在投入、土地、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制定服务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在工商注册、科创引导资金投入、科技信贷、孵化器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予以倾斜。完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优惠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引入和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加快发展各类创投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和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5.完善多元规范有效的分配激励政策

  加强机关收入分配的统筹协调,规范机关收入分配秩序,探索建立长效激励的公务员年金制度和福利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实行竞争上岗、按岗定酬的收入分配制度,按业绩、贡献确定绩效津贴;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收入分配制度,鼓励支持企业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股权期权、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推行项目成果奖励或技术收入提成的办法;落实《宁波市人才奖励办法》,形成全市分层次、制度化、有力度的人才奖励政策体系。做好国家、省、市级专家推荐参评工作,落实配套奖励资助政策。

  6.完善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开放政策

  探索机关、事业、企业社会保险的衔接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人才补充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企业流动;推进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一批高层次人才驿站,并制定“人才驿站”的财政资助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吸引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以项目合作、智力入股、兼职兼薪、成果推广转化、特聘岗位、投资创办企业、承包企业等各种形式来服务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并在项目安排、薪酬待遇、表彰奖励、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构建人才创新创业的五大平台

  1.构建集群化创新团队发展平台

  发挥企业成果转化平台集聚、创新载体多样、产研销平台融合等优势,以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为依托,研发新产品、转化新成果、应用新技术。加大力度扶持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到2015年,培育和建设200个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资源集聚、实验室集群、科学技术集成等优势,以知识创新、科研开发和临床应用为重点,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团队集群建设。到2015年培育和建设75个市级以上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发挥宣传文化、社科研究、新闻媒体等职能部门优势,以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创意、新闻传播为重点,加快整合市内外各类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引导、支持和鼓励建立各类文艺家特色工作室,统筹推进文化创新团队集群建设。到2015年培育和建设20个市级以上的重点文化创新团队。

  2.构建高端化人才创新研发平台

  加快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专家工作室建设,促进企业的研究项目与其产业发展的对接。制定出台扶持留创园、研发园、软件园等科技创新集聚机构建设的专项政策,促进高端智力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加快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新创业的专业孵化器、综合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为人才集聚提供坚实的载体。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和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

  3.构建国际化教育培训平台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教育培训资源,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宁波合作建立国际培训机构,提高宁波教育培训的国际化水平。构建市场导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的长期、短期培训项目,提高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通过完成行业内的重要课题或任务的方式让受训人员提升国际化素质。支持在宁波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学术论坛,鼓励和资助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国际重大科技计划、科技工程、学术研究等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