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高成长 性产业。重点推动市场空间大、增长速度快、转移趋势明显的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光源、林纸林板等六大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提高工艺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制定出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建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金融、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的协作共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技术改造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三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组织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推动我市重点企业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完善我市工业产品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工业产品创新管理体系,组织开展我市工业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和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参加评比工作,引导企业创新设计,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四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把推进兼并重组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和《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促进企业战略重组的指导意见》(豫政 〔2010〕9号),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重组或战略合作,加快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合理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 和政策扶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财政资金投入。
(三)构建服务平台,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继续坚持一企一策,帮助解决企业个性问题。注重共性问题研究,集中解决企业在融资、要素保障、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一是构建融资服务平台。深入调查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要会同市政府金融办等部门组织开展 2011年全市银企对接大会,会同濮阳市银监局、人行濮阳支行等部门,支持县(区)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力争 2011年银企签订贷款协议金额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研究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网上动态发布企业融资信息,对资金缺口大的重点企业和项目,以及企业科技创新、兼并重组等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要专门协调。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开展多渠道融资。二是构建建设用地保障服务平台。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的原则,围绕濮阳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保障市重点服务企业、市重点项目、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用地需求。要通过争取更多的计划指标、用好“三项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油田废弃地整治)留存指标、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整治农村建设用地等,多渠道地解决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千方百计提高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保障程度。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考核体系,引导企业科学设计生产流程,优化厂房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三是构建要素保障服务平台。做到土地、资金、环保容量、电力供应等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四是构建开拓市场服务平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充分利用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财政支持;继续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推介、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引导企业及时跟踪把握市场消费趋势,掌握市场最新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继续做好产销对接工作,认真分析我市工业产业链及产品特点,重点抓好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之间产品的深度融合,推动大型龙头企业同配套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推动市级重点项目同市内工业产品的对接。五是构建企业用工服务平台。缓解企业招工难、用工难。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围绕企业用工需求主动开展服务,积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搞好劳动力资源和岗位信息收集,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制度,引导企业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形势,合理确定招工条件及合适的工资水平,扩大招工范围,改进用工行为,缓解供求矛盾。强化企业和各类培训机构的对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效率。支持企业开展转岗技能培训,稳定并增加就业。六是构建困难企业帮扶平台。健全困难企业帮扶工作机制,推动各县(区)定期排查辖区内困难企业,分析困难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脱困措施,实施对口帮扶,并将县(区)年度困难企业脱困数量作为企业服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