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普工作优化绩效建设工程
浦东新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区,要全力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加强科普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面向公众实际需求,运用新载体、新手段,扩大科普的受众面,在科普组织动员、场馆建设、活动实施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不断优化科普工作绩效,为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1、做精做强科普品牌。把浦东“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办成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大型科普活动的精品之作。做强浦东“虚拟科普社区”特色科普内容,把浦东科普网打造成对外交流、对内服务的门户,发展注册会员10万人以上,进入全国科普网站前10名。进一步做精“岐黄养生堂”等浦东中医药特色科普品牌。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依托,逐步打造海洋科普品牌。
2、构建科普作品创作和传播体系。坚持抓原创、抓选题、抓精品、抓队伍,创作一批高水平并富有科学性、思想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的科普文艺作品。成立浦东科普创作协会,推进“科学松鼠会”落户浦东;制订原创性科普作品奖励办法,每年区内发行普及型读物2-3册,创作出版3-5种科普精品图书、电子出版物或艺术类作品,并有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区内报纸、期刊和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设立科普专题、专栏、专版或频道,保证播出时间和版面数量。
3、推进科技成果科普化。鼓励和支持街镇、高新园区等积极承接有关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示范应用;科技项目的承担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和义务向公众普及该项目的应用;加强与社会兼职科普专家的密切联系,鼓励大学、研究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担当科普兼职志愿者。探索建立政府科技项目的普及宣传制度;不断提高区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科普化率。
4、积极开展科普创建评优。推进创新型社区建设,广泛普及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健康生活、安全生活、文明生活、便捷生活等知识和技能。在全区开展绿色低碳示范社区和绿色低碳家庭评选活动,并推荐到全市参与示范评比。全区科普居委、村委会创建面达到80%以上,确保15%以上的镇成为市级科普示范社区、50%以上成为区级科普示范社区。鼓励全区中小学校开发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课程,新增科技教育特色学校50家,在全市、区范围内起到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5、做实做大“科学商店”。鼓励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创新实践为载体、园区和社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机构,通过校区、园区、社区联动,为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科学技术问题,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整体科学素质。全区范围内建设10-20家实体科学商店,并有较广泛的区域分布;鼓励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开展支农支教科普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兼任科普宣传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