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监测和调控体系
健全城乡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和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进一步加强我市商贸业信息咨询中心及县(市、区)分中心建设,完善市、县(市、区)两级市场信息监测网络,扩大市场监测覆盖面,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我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动态和重点流通企业经营状况,为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和商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完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制度和市场应急预案。不断完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制度,调整储备商品结构,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改进储备商品管理模式,保证储备商品安全。完善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给应急预案,加强市场预警监测,完善市、县(市、区)两级生活必需品应急分销网络,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安全。
建设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把农产品市场基础建设作为公益性事业,着重扶持市场的供水、供电、场地硬化、交易和冷藏设施、通讯和信息系统、电子结算系统、质量检验检测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获取市场信息、参与市场谈判和市场竞争的能力;鼓励个体运销户和农村经纪人向企业化、公司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扩大营销规模;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大型农产品流通和出口企业;引导和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与生产基地建立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订单农业”。
2.市场秩序维护体系
健全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加强商贸业标准体系建设,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标准化意识。制定和推行大型商场(超市)购物环境规范,创造安静舒适的购物环境。制定和推行餐饮业服务质量标准、餐饮企业等级标准和洗染、美容美发、摄影、一般旅馆、家政等生活服务业、特殊流通行业管理规范。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食品流通安全管理。整顿规范流通秩序,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规范商品促销、进货交易、特许经营等行为,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商业贿赂和假冒伪劣经营行为。
健全安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国家、云南省和昆明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并落实商场超市、餐饮企业等安全管理规定,完善大型商业服务场所安全应急预案,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提高企业处理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能力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快制定服务标准与行业技术规范,使服务业在行业标准、业务范围、价格管理和社会监督等方面有章可循,增强实施政策措施的约束力。全面推广服务业价格听证制度,规范服务业消费行为。建立服务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监测体系,创造优质、安全的消费场所,提升消费质量和扩大数量。
3.现代化流通服务体系
大力提高连锁经营水平。支持和引导连锁经营企业根据城乡建设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企业市场发展战略,扩大销售网点,推进城乡连锁经营网点的合理布局,满足消费需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企业改制与连锁经营的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推进连锁企业战略性重组与改造的途径,实现低成本扩张,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高连锁企业的质量,优化连锁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积极引进外来连锁经营企业落户我市,推进连锁经营企业与外来企业的合资合作,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做大做强;结合我市商业网点规划,支持有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加快建设自有配送中心,引导连锁经营企业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商品配货电子化、物流功能条码化和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高效配送体系;鼓励大型骨干连锁经营企业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再造企业业务流程,提高规模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加速零售业态创新发展。鼓励和引导传统百货业加快商品经营结构调整,强化品牌经营,突出主打特色,完善业态服务功能,向现代百货业过渡;进一步提高超市业经营管理水平;引进专业化、细分化的新业态,鼓励食品、化妆品、玩具、花木、娱乐用品、文化创意产品等专业店的发展。探索开展二手商品专卖店试点;鼓励发展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24小时便利店和不同业种的折扣店;推进网上购物、电视电话购物、邮购等无店铺商业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小商品市场加快调整经营方式,促进批零功能分离,向现代百货店、专业超市等业态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及交通优势,积极改造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发展面向商贸及工业企业服务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企业。引导和扶持大型连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加快建立高效率的配送体系,提高商品统一采购和集中配送比例。支持大型连锁、批发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业企业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催生一批规模大、功能强、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大型物流集团。
健全现代批发业功能。推进和完善代理制,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品牌代理商,鼓励发展佣金代理制,积极培养“职业买家”;规范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有利于发展我市优势产业的食品、花卉、服装、建材等以批发为主的专业市场,增强商品集散和辐射能力,巩固和增强我市作为西南地区商品流通中心的地位。
4.特色化经营服务体系
改造和提升重点商业街区(市场)。参照国内外现代商业街的成功模式,对我市重点商业街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突出街区特色,提升设计水平,完善停车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聚集品牌企业和品牌商品,增加休闲娱乐服务设施配置,调整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商业街区的经营档次和综合服务水平,满足消费者现代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根据城市功能区定位的要求,配合呈贡新区的总体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重点新城商业。完善重点新城商业服务体系,优化商业服务环境,为中心城区产业和人口的转移创造条件。
实施品牌化战略。实施“品牌兴昆”战略,建立品牌促进、保护和推介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流通领域自主品牌成长发展的机制,营造良好的服务品牌发展环境。重点培育和支持发展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发展潜力的昆明商业企业品牌和商品品牌,组织评选推介“特色商店”、“特色风味餐厅”、“特色清真餐厅”、“服务体系服务管理名牌”等四大品牌系列,培育商业和餐饮企业知名品牌。
振兴昆明老字号。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秉承民族文化传统,促进老字号体制变革和创新,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推动老字号传承与发展相融合,鼓励企业深度开发具有昆明老字号文化特色的商品,用现代营销理念和完善的服务重塑品牌特色和企业形象。加强优秀老字号企业集中宣传推介,支持老字号企业通过直营或加盟连锁方式向国内外市场延伸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