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商贸流通业的资本投入有待加大
  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和鼓励,近年来,对流通业的资本投入多为自发、自然投入的社会零散资本,投资方向多为小型的品牌代理和餐饮服务业,而缺乏集中的优势资本的投入,没有大型投资项目的拉动。政府对发展流通业缺乏政策引导和专项扶持资金,金融部门对传统零售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小,使传统的流通企业投入减少,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困难,许多企业处于苦苦支撑和勉强经营的状态,企业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
  (四)农村和边缘商圈的市场基础设施有待健全
  我市主城区共有41个街道办事处,现有农贸市场169个,分别为五华区48个、盘龙区46个、官渡区42个、西山区33个。由于城市发展需要,主城建成区农贸市场最近两年减少10余个,总体呈现农贸市场数量不足、分布不够合理的问题,常造成有的市场密度过大,而有的市场则有场无市,形成资源浪费。因此,上述市场不但满足不了这些区域所有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满足不了边缘商圈和远郊社区迅速发展的生产生活需求,农产品卖难问题依然存在,社区居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另外,我市农村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据调查,有近60%的乡镇没有集贸市场,一些边远乡镇仍沿袭千年来逢单数或逢双数日子“赶场”的传统交易方式进行商品交易,既阻碍交通又不安全。目前,农民购买的商品有60%以上是来自流通方式落后的“夫妻店”、“代销店”、流动商贩和集市,这种现状如不尽快改变,农村现代流通的格局将难以形成。
  (五)商业利用外资水平有待提高
  与制造业相比,我市商贸流通领域的外资企业规模偏小,商业利用外资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市所列的中央商务区重点项目中,内资企业的比重偏高,外资企业的比重明显较低。目前已有沃尔玛、家乐福、百盛、百安居、麦当劳、肯德基等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昆明市场。这些企业大多是大型综合超市和连锁店,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多布局在城市商业中心区,打乱了城市的商业格局,在带动城市商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商业网点布局上新的不合理局面,对本土的商业零售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以新型工业化、高端信息化和全域城镇化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市商贸服务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格局,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一、外部环境
  (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加快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两个基本课题:一是外部需求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改变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二是随着生产要素和环境成本的不断提高,如何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改变经济增长对低成本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解决这两个基本课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中国经济的战略性转型。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在本世纪中叶前将呈现不断优化升级的基本趋势。第一产业比重呈现持续稳步小幅下降态势;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总体上仍呈上升趋势,在2015年前后达到最高比重,此后开始回落;服务业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因此,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考虑这一实际,服务业的优先发展将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力。
  (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力实施
  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作出了重大部署,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政策含金量之高,优惠力度之大,支持项目之多,前所未有。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目标确定为上“三个大台阶”,即: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为此,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变化的形势,积极推进商贸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三)我省“桥头堡”战略的稳步推进
  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指导意见》编制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桥头堡”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桥头堡”建设将成为我省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核心。把我省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就是要充分发挥我省从陆上连接中国腹地、直接沟通东南亚、南亚乃至印度洋沿岸国家的优势,加快将其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桥梁和窗口,从而通过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周边、和谐世界做出应有贡献。该战略的实施,将使我省从开放的末端进一步变为开放的前沿,实现开放与开发的双轮驱动。为此,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我省“桥头堡”战略的要求,确保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市场化的理念和本土化的味道。
  (四)我市“十二五”加快发展的趋势明显
  当前,我市正进入工业化加速、信息化升级、城镇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存在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之间相互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十二五”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争先进位、富民强市目标,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速新型工业化、拓展高端信息化和全域城镇化,奋力推进我市科学发展新跨越。不难发现,“三化”联动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举措。只有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才能够促使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二、内部优势
  (一)区位地缘优势
  我市具备了成为国际区域贸易物流链的重要结合点的潜力和条件,具备了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商贸流通中心的客观基础。我市是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进入(中国)内陆的必经之地,虽然没有与相关国家直接接壤,但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缘优势却已转变为前沿优势,将使我省的区域经济合作延伸到东南亚、南亚,最终实现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结合。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的深入,我市的地缘优势条件将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与贸易流通,助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关系的良性互动,对改善我国地缘政治格局、扩大战略回旋余地、加强内陆对外关系的地缘支撑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