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森林镇村规划和构建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以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明,将历史遗存、文化传承等有机组织到森林镇村系统中,给城乡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和文化体验的场所,丰富文化内涵,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自然空间。
三、创建目标
到2015年底,全市60%以上的建制镇建成森林镇,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森林村,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7%,道路绿化率、河道绿化率均达到80%以上。
森林镇标准:全镇林木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新增3个百分点以上;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新增5个百分点,绿地率新增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江、河、湖等水体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公路、铁路等的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森林建设树种丰富,乡土树种数量占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60%以上;镇区内建有镇级公园,面积30000平方米以上,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建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休闲绿地,60%以上的行政村为森林村。
森林村标准:全村林木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新增4个百分点以上;中心村绿化覆盖率新增5个百分点以上,绿地率新增5个百分点以上;江、河、湖等水体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造林树种丰富,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数量占绿化树种使用量的60%以上;村内建有5000千方米以上的休闲绿地。
四、创建重点
农村造林绿化是“十二五”期间林业建设的重点,开展森林镇、森林村创建活动是推进林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森林镇、森林村建设工作中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
(一)推进“一带三网”建设。“一带”即围村林带,围村林带可选用生长速度快、干型高大的乔木树种进行种植,原则上每个自然村尤其是硬质化比例较高的村庄都要建设围村林带。“三网”即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做到有路就有树、有河就有林。
(二)推进房前屋后绿化。要充分利用城镇村庄中的住宅四周、公共绿地、闲置土地等进行造林绿化见缝插绿,努力实现宜林地绿化全覆盖,要求每个行政村辖区内自然村达标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推进村庄绿化产业建设。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适合本地的庭院经济林,发展适宜栽植的珍贵用材树种,引导企业发展各种绿化苗木、园林苗木和经济林果苗木基地,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参与森林镇村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