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形势
未来几年,随着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化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更加深刻,气候环保、低碳、绿色等新的发展理念成为信息化发展方式的重要内涵,广义的、动态的、优化的信息资源配置方式将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加快信息化发展,缩小“数据鸿沟”,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抢占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迎接信息社会的到来;另一方面,为拉动内需,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也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这对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发展信息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为此,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要从西部大开发未来十年战略定位着眼,从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着手,将信息化建设始终与抓发展、惠民生、保增长、调结构紧密相联,与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安全保障等领域相互融合。全面转向普及和深化应用阶段,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3G网络和光纤网络建设等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拉动消费并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度整合信息资源,显著提升信息服务管理,大力推动环保、低碳、节能减排降耗等领域的信息建设。加大农村信息服务升级力度,拓展服务应用面。积极探索试点物联网应用,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时代。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打造西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为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不断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两化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推动作用,着力解决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需求问题,打造我市信息化建设在西部地区的领军地位,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明程度,推动西安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市工业十大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深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加快行业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水平。
(三)具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
--全市宽带用户达到500万户,城镇电脑普及率达到80台/百户,农村电脑普及率为40台/百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全市信息化水平指数达到0.88以上。
--各区县电子政务平台全部建成,所有区县政府门户网站实现双语展示,县级行政许可70%以上可网上办理。
--80%以上社会事务实现网上受理,80%以上的政府信息可在线查询。
--市级机关办公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办公无纸化普及率达到50%,政府机关移动办公基本实现。所有公务员能够熟练掌握本行业业务系统的操作。
--全市信息产业总产值超过1380亿元,全市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应用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装备制造业产品电子信息化率达到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