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垃圾分类收集。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优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创新垃圾收运模式,在六城区范围内逐步淘汰手推车、平板车,2013年推广采用标准桶或垃圾密闭箱配小型机动车清运的收集方式。
10、污水及污泥处理。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实施主城污水处理系统扩建工程,续建完成城东、铁北、仙林、桥北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推动实施电厂污泥掺烧发电工程,培育一批污泥处置示范企业。
(责任部门:市环保局牵头,市住建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城管局、市旅游园林局、市中山陵园管理局、市城建集团、市河西指挥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市浦口新城指挥部、市下关滨江指挥部、市麒麟科技园指挥部、有关区政府配合)
(四)文化彰显工程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加严格地保护老城的肌理和风貌,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人文品位,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融古都新貌于现代文明之中,为南京营造独特的人文环境。重点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从单纯“个体”保护扩大到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复兴;加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有机整合;以承办20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郑和航海文化;串联明城墙和明外郭周边山水形胜,形成内城外郭立体游览系统;建立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
1、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建设。完成中央公园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造玄武湖、紫金山及古城墙一体化为主体的中央公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提升孙权纪念馆等一批代表性文化景点,优化提升内部景观道路,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导示系统、旅游厕所、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2、老城南保护与建设。保护特色历史风貌区,续建完成南捕厅四期保护建设工程;完成门西胡家花园等片区和门东蒋寿山故居、C2、D4等地块保护与建设工程。
3、博物馆建设。建设和提升文博场馆,以建康城宫城遗址为基础,建成六朝博物馆;建设完成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新馆,展示南京作为著名古都最明显的标志性历史文化遗产;完成云锦博物馆提升改造;完成江宁织造府展陈布置,对外开放,成为展示红楼文化的重要基地。
4、大报恩寺和牛首山遗址公园建设。高标准完成规划设计,进行大报恩寺遗址和牛首山遗址保护及公园建设。扩大南京历史文化、佛教文化、禅文化的国内外影响。
5、明皇宫遗址公园建设。开展明皇宫遗址保护与展示,完成明故宫遗址公园建设,进一步突显南京明故宫的独特魅力。
6、南京人化石地点和阳山碑材遗址公园建设。编制保护规划,建设遗址公园;对遗址和文物本体实施保护,完成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7、明城墙风光带和秦淮河文化带建设。打造明城墙风光带,形成明城墙观光旅游线。完成玄武门至中央门段、中山门至琵琶湖段城墙维修及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中央路至钟阜路西段城墙遗迹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挖掘、串联和展示历史文化资源,完成内秦淮河西五华里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古都格局,全面完成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滨河绿化景观建设,构建环绕主城的人文绿色生态长廊;扩建江南贡院,建设科举博物馆;实施夫子庙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8、重要民国建筑保护修缮。彰显民国文化内涵,完成大马路片区等一批重要民国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9、现代文化建设。建设标志性现代文化空间,全面建成河西新城文化艺术城、小红花少儿艺术教育基地等文化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