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推进场站、码头及船舶的建设和更新。“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8亿元,建设一批陆岛码头、客运场站和公路客运中心,其中今明两年拟开工建设朱家尖蜈蚣峙、普陀山、沈家门墩头和定海三江四个客运枢纽,总投资约5.8亿元。同时,随着旅客和货物流量的增大以及各方面需求标准的提高,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船舶各类设施、改造老旧船舶。通过硬件设施的更新改造,为旅客和船员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3.加快公共航道、锚地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新建蛇移门、双屿门、樱连门等3条航道,总长度约165公里。建设东霍山、五虎礁、虾峙门北、佛渡、鼠浪湖、马迹山外、黄泽山等锚地约180平方公里,以适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宁波-舟山港发展的需求,保障舟山海域客货运船只通航及锚泊安全。
4.推进舟山群岛岛间包装危险品布局规划。根据收集的各类资料及信息,委托专业规划单位于2011年底前完成编制规划。通过该规划的编制与执行,在全市范围主要大岛建成利用资源最少、物流成本最低、供应品种最全、功能布局最优的岛间包装危险品供应网络。
四、方法步骤
(一)按照“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依法监管”的原则,明确工作重点、分工和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抓出成效。
(二)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步骤,先在管理比较到位、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中试点运作,积累经验,有序实施,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2011年9月-10月):明确试点,组织动员。客运选择客运量比较大的海华客运公司和普陀山、半升洞、朱家尖客运站作为试点;港口企业选择岙山兴中储运基地作为试点。试点单位要建立创建活动工作组织机构,并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组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动员大会,建立创建活动台帐。要积极探索创新舟山海上运输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在试点单位中初步建立形成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1月):自查自纠,建章立制。创建试点单位要对照创建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开展自我评价和考核,查找安全隐患和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阶段(2012年2月-6月):检查督促,总结提高。创建试点单位在充分积累海上运输安全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前两阶段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总结完善,形成一套成熟的海上运输“安全管理示范区”创建内容体系。
第四阶段(2012年7月-12月):建立机制,全面推广。按照试点形成的海上运输“安全管理示范区”创建内容,在全市交通运输企业中全面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