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金政发〔2011〕11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金华市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金华市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为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一五”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节会繁荣,农业科研和推广应用成果显著,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快速推进。
  1.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2994.5亿元,比2005年增长78.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70.6亿元,比2005年增长65.8%;农民人均纯收入10201元,比2005年增长84.9%。
  2.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长。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0万亩,产量89.4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7.7%、7.9%。建立粮食高产示范方7.1万亩,平均单产达550公斤。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为全市乃至全省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08年起,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婺城区被评为2009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3.八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致力于培育特色农业,努力做大优质粮油、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除水果蔬菜、油料产业外,其他产业均列全省前四位,奶牛乳品、中药材产业居全省首位。特色产业发展迅速,香菇、药材、茶叶、杨梅等在省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4.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7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3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30.1亿元,带动基地农户75.4万户,带动农户增收43.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324家,社员12.1万名,带动非社员农户35.5万户。经营土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794户,面积达23.8万亩。
  5.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不断深入。全市拥有户用沼气池1.45万个,建成畜牧场大中型沼气工程2560个,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65.6%;建成农牧结合生态循环规模养殖场3914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达95.5%。
  6.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开,创建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农产品质量档次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实施放心菜工程面积18万亩以上;建成水果标准化基地18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7.98万亩;畜产品“瘦肉精”平均检出率1%以下。全市累计已通过认证的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36个,产地353个,绿色食品68个,有机食品39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累计125万亩。
  7.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覆盖面扩大。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4.6万亩,比2005年新增近10万亩。农机拥有量总动力达244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8.41%,比2005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插秧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机插面积16万亩,并呈加快发展态势。大批先进的设施装备应用于畜牧业,全市拥有畜牧业机械11万台(套),比2005年增长56%。
  8.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系统组织开展了“十个一”、作风年建设、百名高级专家千名农技人员送服务进乡村、“五送”惠农服务等系列活动,并实施了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绿剑”执法、“打非”专项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帮助农民解难题、办实事。成功举办了7届金华?华东农交会、3届万人品茶大会、5届精品水果展示展销会等系列展会。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完善,涉农保险品种不断增加。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实施“万村联网”工程,全市建立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146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4945个,发展农民信箱注册用户40.5万户,发布公共信息4334条,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26万条。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