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对气象应急保障提出新需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突发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增高,强度明显增强,其带来的损失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固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可能引起社会的连锁反应,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加强对突发灾害性天气及其衍生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实现防灾减灾信息的充分共享,扩大防灾减灾信息覆盖面,增强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应急服务能力,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是保障全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求。应对自然灾害、火灾、爆炸、有毒气体和化学品泄露、重大传染性疾病、重大事故、生化恐怖袭击等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而提供准确的气象监测信息和应急保障气象服务,是处置这类突发公共事件,做出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也是气象部门的主要职责。加强应急响应气象保障服务,提升保障气象服务能力是固原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各级政府应急处置的现实性需要。
三是建设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对气象保障提出新需求。“十一五”末,党中央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经济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将在不远的将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等一系列建设,都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固原市提出了建设宁南山区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急需提高城市气象灾害精细预报预警能力及城市应对气象灾害和防御能力。
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不同阶段目标和任务,及时调整农业气象服务的领域和重点,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发展,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气象服务,提高为农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信息服务能力,解决气象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使气象信息向偏远农村延伸;针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等现代农业建设,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气象信息服务站等,都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五是可持续发展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需求。固原水资源严重短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是对固原的形象比喻。据研究表明,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固原年平均气温呈连续上升趋势,1986年之后增温速率加快,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气温连续升高,使固原冬春夏连旱进一步加剧,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牧业用水、生态用水等快速增长,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空中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科学作业和效果检验评估,以缓解农业抗旱用水,改善生态环境,这是新时期各级政府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固原确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在节约资源和开发新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开发六盘山风能、热电、盐化工循环经济,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对固原精细化气象预报和开展气候影响评价、资源普查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开展专业气候服务提出了需求。
(二)固原气象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有待于改进完善。我市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存在观测项目、观测精度和观测时空密度等不足。气象观测站点布局不合理,在广大农村、部分山洪与地质灾害多发区存在着气象观测的空白区,无法及时监测捕捉局地暴雨、冰雹、雷雨和大风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城市、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迅速,缺乏有针对性的城市气象环境和大气成分观测,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和能源化工基地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提高;农业气象干旱监测、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典型生态系统和特色农业气象观测也未深入开展。尚未建立移动应急气象观测平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气象保障观测、服务能力欠缺。区域气象站等观测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一定问题,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技术保障能力不足。
二是气象预报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的天气预报准确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突发性的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偏弱,旱涝趋势的短期气候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