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0年新增水稻联合收割机500台,插秧机200台,水田耕作机械3000台;新增大中型拖拉机140台,甘蔗联合收割机16台,甘蔗中耕培土机800台;新增桑蚕、茶叶、农作物深加工等其它机具50000台。
4. 2008年、2009年、2010年新增农机合作社分别为15个、25个和60个。
(二)农机化水平发展目标:
1. 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市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分别达到21.85%、24%、30%。
2. 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市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32.7%、37%、42%以上。
3. 2008年、2009年、2010年全市甘蔗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15%、20%、25%以上。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抓好全市农机布局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根据我市地理自然条件,作物种植分布状况,农村经济发展条件等为依据,制定切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化布局规划,县级规划要以村为单位,市级规划以乡镇为单位,根据各乡(镇)、村的具体条件,制定农机布局规划,提出农机需求数。通过对全市农机化发展的装备数量、装备种类、装备水平进行量化管理,形成我市农机发展的规划蓝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市农机化工作的指南。
(二)狠抓重点,在我市重点作物机械化使用水平上实现突破。一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重点推进机插秧,优先发展机收,辅以机耕、机械植保、烘干等装备的普及和推进。二是甘蔗生产机械化重点以机收为突破,着力扩大深耕深松、中耕、辅以机械开行、灌溉等装备技术的普及推进。2008年起要启动甘蔗机收示范项目,调动糖业企业、农场、农民积极性,共同推进甘蔗机收。
(三)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创出特色。根据我市各县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的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要求,鹿寨县、柳江县要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中率先达中等以上水平,鹿寨县要以整镇推进为抓手,实现整县推进。3年内,农机化率达60%。柳城县要以甘蔗机械收割为突破口,创建甘蔗机收示范基地,3年内机收面积达3%。融安县、融水县、三江县则根据本地农作物特点,推广实用先进机械,三年内每县每个乡镇要有1个农机化示范村。
(四)加快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努力扩大农机服务范围。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今后农机化发展的方向,是扩大农机服务范围的基础。各县要努力探索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各种运作形式和服务模式,寻找适合本地区的模式加快推广。以乡镇为单位,三年内达到每乡一社。各地要制定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在购机资金、服务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使我市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农机化的好处。一是农机购置补贴优先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补贴资金优先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并且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申请购机补贴资金,要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二是切实为农民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协调解决好场地、注册登记及组织管理等问题。三是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合作社人员的农机操作、机具维修技术和农机服务水平。四是要协调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机耕、机插、机收等订单或承包作业服务,引导他们开展跨区作业,不断扩大农机作业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五是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的设备、技术和信息优势,积极与农机供应商家、厂家合作,将经营服务向使用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作业中介等方面发展,促进区域农机技术、信息和作业中介服务的快速发展。
(五)统筹农机化运行各个环节,努力创造农机服务工作条件。当前,影响农机化推进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发展条件,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土地分散经营模式等。要创造农机服务工作条件,各地政府要牵起头,充分利用好当前中央、自治区农机补贴政策,增加当地农机装备,要调动好涉农企业的积极性,利用企业的装备、资金为引导,推进机械化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要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通过调整土地集中连片以改善机械化作业条件,调整农作物种植农艺技术,以适应机械化作业,同时在土地调整上给予资金、政策扶持,使我市农机化水平实现提升,农民真正从落后的耕作形式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