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任务
(五)建设一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依托工业大市、大县、大区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利用现有公共服务平台、总部经济大楼或老厂房改造,吸引专业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人才集聚,建设一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支持基地实行公司化运作,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分发挥产业对接、创业帮扶、企业孵化、平台营建、人才培育、国际交流等功能,为落户的工业设计企业提供专业化、有特色的服务。
(六)构筑特色工业设计基地服务平台体系。形成市场化运营的特色工业设计基地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起工业设计数据标准查询平台、快速成型技术平台、工业设计投融资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网络技术交易平台等服务外包的平台体系,为基地内的设计企业和基地外的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集成服务。创新平台运营机制,采取服务外包、绩效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推进工业设计信息化应用水平,建立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资源信息库和共享交流平台,了解设计前沿、借鉴设计经验、发掘设计元素。
(七)培育工业设计企业。各地要创造条件,引进一批有利于推动当地块状经济产业发展的工业设计企业;吸引科技人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到基地创办一批工业设计企业(机构);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分离研发机构,成立独立运营的设计公司,在为原有企业提供设计服务的同时,为配套中小企业及其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工业设计企业要注重设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与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合作,为块状经济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设计服务。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设计水平高的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企业。
(八)推进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工业设计中充分集成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成果,改善产品外观,完善产品结构和功能,增加产品科技和知识含量,研发设计新产品,改造提升老产品,提高块状经济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应用广告策划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外观包装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工业设计成果,加强对产品和企业品牌的宣传,培育一批新的品牌企业。
(九)促进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对接。积极扩大工业设计市场需求与供给,加强设计企业与中、小、微型制造企业的对接,引导制造企业通过招标或委托代理设计等方式,开展工业设计业务外包,提高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市场容量。支持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组建以设计服务链为纽带的产业联盟,通过设计咨询、现场服务、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建立契约式、订单式的长期合作关系。运用电子商务模式,开展网上工业设计交易,扩大工业设计服务领域。组织举办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对接会或优秀工业设计成果展,提升工业设计影响力,带动国内外设计企业与我省制造企业的交流合作。
(十)加强工业设计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有利于工业设计人才成长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更多适应工业设计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引导高等院校设立工业设计专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工业设计基地等共建设计人员实训基地,完善产学研结合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立由工业设计基地、设计企业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办法,引进国内外专业培训机构,选送优秀工业设计人才赴国内外著名院校和设计机构培训,提升我省工业设计整体水平。加大工业设计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海内外工业设计人才和机构来我省从事设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