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切实加强检验检测、标准信息、认证认可、计量测试等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特色产业和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配套建设提升一批融合技术研发、分析试验、标准研制、培训咨询功能的国家级、省级质量检验中心。合理布局产品、工程、环境质量检验检(监)测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室。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质量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3.建立健全质量诚信建设体系。搭建反映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客观、公正、公开反映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建立健全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制定实施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逐步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机制。开展多层次质量诚信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出厂检验、售后服务、质量追溯、产品质量明示等质量诚信制度,增强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质量文化,树立湖州质量信用形象。
4.建立健全质量分析评价体系。以建立和实施质量状况调查制度为基础,研究建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统计指标体系。运用检验检测、市场调查、环境监测等手段和方法,客观反映四大质量的变化情况,作为衡量区域和行业发展质量的依据。探索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完善以质量状态指数为主导、质量安全指数和质量发展指数为支撑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全市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各级政府及企业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以质取胜、转型发展上来。
(三)推进实施五项工程,全面加强质量建设
1.质量基础工程。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重点,指导企业加强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等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完善内部质量分析、质量问题报告、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事件应急处理等制度,引导和指导企业进一步提升质量意识、质量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企业在质量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到2015年,推进300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动1000家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5S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推进1000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体系认证。
2.质量创优工程。充分发挥品牌、标准和政府质量奖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广泛开展质量强市(县、区、镇、乡)、质量强业和质量强企活动,推进质量创优,树立一批区域、行业、企业的质量建设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提升质量建设水平。到2015年,建成2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区,创建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市行政村创建美丽乡村率达到60%以上,新增2家省政府质量奖企业,3项鲁班奖等国家级优质工程,45项钱江杯奖优质工程。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