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依托综合交通网络,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集装箱运输、甩挂运输等运输方式,加强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建设,解决各种运输场站相互分离带来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多次搬倒、拆装等问题,提高运输效率。推进公路铁路货运场站、机场、港口等单一货运功能运输场站向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发展,引导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由单一的货运业务向仓储、配送、分拣、包装等多元物流业务拓展。完善交通物流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进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
4.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并完善智能交通基础数据平台,推进物联网发展及应用,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提供方便、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推进高速公路监控、联网收费系统,城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5.强化安全保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落实交通运输安全标准和措施,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安全性,强化危险品运输的监管,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和运输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减少交通事故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完善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建立健全包括省级、市级、县级、企业等层面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加强灾害易发区域和重点区域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应急装备和应急平台建设投入力度,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可靠性,增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6.提高运输效率,发展绿色交通。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促进铁路、水运等高能效、低能耗、节约型交通方式的发展,推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合理引导运输需求,倡导低碳型交通消费模式和出行方式,提高运输组织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交通运输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推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全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水平。
(五)规划投资。
“十二五”期间,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投资预计将达到845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172.5%,其中铁路2800亿元,公路4138亿元,水运410亿元,民航200亿元,地铁895亿元,邮政10亿元。
六、政策措施
(一)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指导。加强综合交通规划、各交通方式专项规划、地方综合交通规划等规划间的衔接,指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应按照批准的规划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改变,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完善规划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二)深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坚持部省共建、省市共建铁路的机制,推进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合资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保障投资者权益。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高等级公路、水运航道和港口建设机制,探索加快建设民用机场和发展通用航空新机制。进一步深化公路、水运和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和运营新机制,创新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科学化养护和管理体制,因地制宜,落实养护责任和安保措施。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根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形势需要,研究提出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经营性或具有盈利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发挥上市公司融资作用,采用债券、信托、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加大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