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
(甘政发[2011]127号)
一、优化三北工程建设布局
(一)编制和落实三北工程建设分期规划。根据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林业厅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省三北工程建设分期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地要按照全省三北工程建设分期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切实将规划任务落实到建设单位,落实到山头、地块。要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规划任务按期完成。
(二)合理布局三北工程建设。根据我省三北工程建设分期规划和林业重点工程总体布局,统筹安排三北工程建设,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河西风沙区要以全面遏制土地沙化为目标,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封沙育林等人工治理措施,建成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防护林体系;陇东、陇中水土流失区要以蓄水保土为目标,以山系、流域治理为重点,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干鲜果品为主的水保经济兼用林,建成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河西走廊绿洲及平原农区要以护田增产、护农促牧为目标,坚持一手抓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一手抓退化林分修复,为维护我省粮食安全,建设更加高效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
(三)突出三北工程建设重点。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力量抓好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流域沙化治理,建设防风固沙大型综合防护林体系,特别是做好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及疏勒河下游敦煌市的防沙治沙与生态恢复;加大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以及渭河、泾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并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以苹果、桃、红枣、花椒、核桃等为主的干鲜果品基地;强化祁连山地区等江河源头和风沙源的治理措施,依法划定封禁保护区,从源头上控制风沙和水土流失危害。
二、依靠科技提升三北工程质量
(一)优化三北工程造林结构。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生态系统。要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实行多林种结合,加大防护林比重,大力营造生态经济兼用林;实行多树种结合,大力发展适生、优生、抗逆性强、生态幅度大的优良乔灌木树种及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要优化造林方式,根据工程建设逐步向深山远山、困难立地转移的实际,改变过去单纯以人工造林为主的造林方式,向封育、飞播和人工造林相结合转变,特别要加大封山(沙)育林的比重,发挥其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二)强化三北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重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做到工程建设与林业技术推广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要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科技支撑,明确科技支撑单位,实行科技人员技术负责制,把科技支撑渗透到规划设计、苗木选择、造林施工及抚育管护等营造林全过程,确保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按照不同地域类型,建立一批代表性强、辐射面广、效益显著的综合示范点,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管理不断提升。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善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建设管理队伍;要加强对林农的技术培训和科普教育,开展林农“一技一训”行动,使林业科技成果进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