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产品。电子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92以上,培育LED产业链成为产业品牌,培育火炬(翔安)产业园区光电产业基地品牌;机械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90以上,培育客车、工程机械、汽车滚装船、钨制品成为国际名牌产品。
--优势特色产业产品。食品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5以上,创建一批国内知名品牌;纺织服装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0以上,培育一批区域品牌;化工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8以上,培育轮胎、精对苯二甲酸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8以上,创建专业园区品牌;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稀土材料产业,创建一批区域品牌。
--农产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建成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对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合作交流基地和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
2.工程质量。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再上台阶,竣工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建设工程质量实现零事故,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水平,一批工程项目获鲁班奖等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工程中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智能技术含量显著增加,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重大建设工程的耐用性、安全性普遍增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竣工工程质量100%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省、市优工程数量逐年提高,“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数量逐年增加,再创一批优质工程,争取1-2家企业晋升特级施工资质。
--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高层建筑、住宅建筑、交通设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工业建筑等重要工程领域拥有一批核心技术,工程中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智能技术含量显著增加,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新建工程达到100%,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用普及率达到30%以上。
3.服务质量。全面推行国家和地方服务质量标准,重点服务行业实施GB/T19004标准,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航运物流。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和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新格局,培育壮大20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专业特色物流中心和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专业批发市场。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