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水而行。各项建设和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因水制宜,以供定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多措并举。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科学手段管理水资源,注重发挥非工程措施的促进作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3.依法治水。把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4.科技兴水。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现代工艺设施、新型仪器设备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促进技术创新和水利技术推广,建设现代水利信息化体系,提升水利建设与管理现代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5.节水优先。把节约用水作为管理水资源的重要措施,加强节水教育,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建设节水型社会。
6.人水和谐。体现生态、环保、低碳理念,大力营造亲水、利水、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使示范区成为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家园。
(三)水利文化氛围浓厚
1.水利工程景观建设。统一规范运用水利标识和水利工程色彩与外观设计,融合当地人文风情、河流历史、传统文化等元素,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展现建筑美学,使水利工程设施成为独具特色的水利文化设施,成为集文化性、观赏性于一体的靓丽人文景点(观)。
2.水利文化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水利文化,送水利文化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学校”、“节水型灌区”等创建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以示范区内的学校为载体,建立水情教育基地,开设水利文化课堂,开展水利文艺演出、水利工程参观、水利知识竞赛、水利法治宣传、水利科普讲座、水利学术研讨、水利文化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普及水知识,弘扬水文化,传承水文明,营造良好的水利发展氛围。
3.水利成就展示。在示范区内建设水利文化展馆设施,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州水利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人民群众的治水积极性。
(四)支撑作用明显
以兴水富民为根本方向,使示范区水旱无忧、民生改善、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综合效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五、创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