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测绘资源更加丰富。“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了重庆市域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改造,建成了重庆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和B、C级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下同)网,完成了全市绝大部分二等水准网改造工作。完成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前期工作,实现了1∶10000比例尺数字产品全覆盖,完成了1∶2000和1∶500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目标。完成了“千村推进、百村示范”新农村建设地形图制作和“一镇一图”项目试点。基本建成了1∶500至1∶5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地名、地下管线等数据库。更新了主城部分核心区1∶500数字地形图,配合国家更新了1∶50000比例尺数字产品。
2.信息共享体系初步构建。“十一五”期间,颁布实施《重庆市基础地理信息电子数据标准》,编制完成《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基本完成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建成运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局域涉密网,实现了基于政务网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开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网站,提供了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了分类分发服务机制,基本建成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目录发布系统。
3.信息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十一五”期间,建成了重庆市应急地理信息系统、重庆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重庆市综合市情系统、三峡库区综合信息空间集成平台、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重点应用系统。建成都市区城乡规划遥感监测系统、环保地理信息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等重点行业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工程。完成了国务院应急办“省级应急平台和城市应急联动技术研发与示范(重庆市)”建设工作。实现地理信息产品的多样化和社会化服务,出版了《重庆地图集》、《重庆市主城区影像地图》等一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图品种,建成“数字重庆”、“重庆印象”等地图服务网站。
4.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市域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技术、基准站应用技术、低空遥感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应用研究、三维仿真技术、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网格技术等二十多项应用研究。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获中国GIS(地理信息系统,下同)优秀工程金奖,《重庆市地图集》获“裴秀”金奖,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重庆市城乡统筹规划信息支撑平台等十多个应用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工程奖。
5.测绘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制发了《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加强测绘工作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8〕34号),颁布了《
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测绘体制建设日臻完善,市、区县级测绘管理得到加强,建立了测绘执法队伍,设立了远郊区县(自治县)测绘行政管理机构,成立了测绘管理科。测绘机制保障进一步健全,新成立了重庆市遥感中心、重庆市地图编制中心和重庆市GIS工程中心等测绘研究与工程机构,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规范了重庆市测绘资料档案馆和重庆市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站建设,加强了测绘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作,获得了国家测绘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和个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