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力度。强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对各项资金的审计,特别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企业经营收入、基本建设资金、各类专项资金以及各项往来资金的审计。
3.建立企业财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企业财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增加公开内容,强化阳光操作,把财政资金、经营收入和其他资金的使用情况置于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4.建立“小金库”问题责任人问责机制。完善防治“小金库”承诺备案制度。各企业负责人签订的杜绝“小金库”承诺书必须归档备案,确保“小金库”行为问责制度落实到位。要完善“小金库”违纪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案件移送制度。要按照监察部 人社部 财政部 审计署《
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强化对“小金库”问题相关责任人特别是对单位“一把手”的问责和追究力度。
三、步骤
各企业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集中建设时间,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对2009年以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梳理。一是列出存在“小金库”或可能诱发“小金库”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二是列出现有的相关制度办法和管理措施;三是对照现有制度办法,列出制度缺失、制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提出制度执行、教育、监督、改革等方面需要完善的制度机制。
第二步骤:组织开展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将制度建设任务进行细化,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将制度建设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责任人。
第三步骤: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将制定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情况及今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汇总成2011年“小金库”治理年度工作总结(附电子版),于11月7日前报至市国资委财务监督和收益管理处(市政府B区623室),联系人:赵红彬;联系电话:7988949。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机制建设。各企业要从源头治理腐败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把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当前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认真抓实、抓好,确保制度建设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落实责任。各企业负责人要切实负起机制建设责任,精心组织,合理筹划,明确职责分工,严格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开展工作,确保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制度实效。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要按照整章建制与治理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的可操作性和有效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