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设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重点推进长江流域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村镇绿化等省级林业生态工程,把平原林业建设同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四旁”隙地,建设配置合理、功能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推动河南平原林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绿化的档次和质量,加快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益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减少风沙危害,调节气候,庇护农田,为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构筑生态屏障。五年完成长江流域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80万亩。
(五)建设黄河和南水北调中线沿岸林业生态体系。重点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实施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城市林业生态建设等省级林业生态工程,保护两岸天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黄河和南水北调中线沿岸防护林,增加森林植被,构建森林景观,建成集景观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生态涵养带和生态走廊。五年完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配套荒地造林、重点地区防护林、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30万亩。
(六)建设特色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花卉苗木基地,在现有园林绿化苗木以及洛阳牡丹、南阳月季、开封菊花等特色花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名特优鲜切花、盆花植物和观赏苗木,加强花卉苗木研发创新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苗木花卉产品的竞争力,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着力建设木本粮油基地,大力发展核桃、大枣、油茶、板栗基地及其加工业。着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切实搞好石榴、山茱萸、猕猴桃等基地建设。着力推进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突出抓好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中长期用材林、林纸林板一体化、生物质能源林、珍贵用材林等原料林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林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林业产业名牌产品,重点扶持一批林业产业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全省林业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五年完成林业产业工程建设任务148万亩。
(七)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把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重要内容,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切实搞好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加强太行山、嵩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黄河沿岸及故道、中东部平原等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一批森林生态旅游区建设,积极发展城郊型森林旅游,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和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切实办好中原花木博览会以及具有河南特色的山水文化节、红枣节、桐花节等,着力抓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伦理观、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12个,面积达到28万公顷;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稳定在3%左右;在全省命名10家“河南省生态文化示范企业”和30个“河南省生态文化村”,建设10处“河南省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和50处“河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