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意产业园区。
紧密结合各城区(功能区)发展定位,充分挖掘老大楼、老仓库、老厂房等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配套完善的创意产业园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吸引创意企业和配套服务机构向园区集聚,形成若干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创意园区品牌。到2015年,全市市级创意产业园区数量达到50个。
六、保障措施
(一)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健全共同推进创意产业的工作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规定。发挥创意产业协会、相关专业行业协会作用,促进形成“政府-市场-协会”三位一体的产业推动机制。加快研究制定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创意统计工作机制,加强创意产业发展运行分析。
(二)优化发展环境。
制定创意产业专项政策,健全政策体系,确保政策落实。设立天津市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优秀创意企业、园区、平台、项目的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国外资本、社会资本通过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投入创意产业。支持创意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完善创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加大扶持中小型科技创意企业的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创意领域科技“小巨人”企业。
(三)完善公共服务。
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完善创意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及创意资源共享、交易、投资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相关评估、中介、信息、人才等咨询机构发展,提供面向创意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咨询服务。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加大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司法鉴定及法律援助服务体系,为创新和创意成果推广应用创造规范的环境和秩序。
(四)强化智力支撑。
实施“万千百创意人才开发工程”,通过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建立高素质、国际化的创意人才队伍。定期制定创意人才引进开发目录,积极吸引国内外创意大师和重点行业领军人才,营造宽松、优越、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鼓励并支持优秀创意人才自主创业。支持国内外高校与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园区联合建设创意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发展相关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开发具有较高素质和国际化竞争力的行业紧缺人才。
专栏三 万千百创意人才开发工程
“十二五”期间,以创意产业重点领域紧缺需求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联合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和园区力量,累计引进和培养创意大师级人才100名,专项资助各类创意领军人才1000名,支持10000名顶尖创意英才赴发达国家接受专业教育培训,为天津创意产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构建国际化、专业化的后备人才梯队。
|
(五)加强交流合作。
深化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创意产业联盟合作,巩固和扩大同国内创意中心城市的合作,全面推动人才、资金、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交流,鼓励与其他省市知名创意园区、基地建立战略同盟,共享优势资源,拓展市场空间。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创意资源,引进国内外设计、咨询、文化、传媒等领域知名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积极吸引世界知名创意品牌产品进驻。
(六)扩大宣传造势。
利用各类媒体和重大社会活动宣传天津创意产业亮点,策划举办高水平创意产业主题论坛、学术交流、会议会展等活动,推介优秀品牌、知名企业和代表人物,树立和增强天津创意产业的影响力,营造关心、支持创意产业的舆论氛围。积极组织本市企业参与国内外大型创意产业博览会、商洽会等商务活动,拓展国际市场。筹划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工艺美术等领域专业大赛、学生技能竞赛、奖项与称号评选,以及设计成果交易会、展示会等主题活动,力争形成若干项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创意赛事活动、创意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