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再造城市空间,挖掘空间资源潜力。坚持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三种更新模式并举,加快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和旧住宅区改造,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的城市更新。到2015年,基本完成福田、罗湖、南山、盐田的城中村改造或转型整治,基本完成宝安、龙岗、光明、坪山主要地区的城中村整治,完成更新改造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
加紧编制土地整备规划,加强重大项目用地和重点开发区域的土地整备。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在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地铁及交通枢纽、中央商务区、商业功能区、更新片区中,规划建设一批地下空间开发工程。
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以规划实施为导向的建设用地管理机制,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开发利用新模式,建立供应引导需求模式下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制度。(以上三项由市规划国土委牵头)
表11 再造空间的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 具体措施
|
市规划国土委
| ●大力推进福田环CBD地区、罗湖笋岗-清水河地区、南山大沙河地区、盐田港后方陆域地区、宝安松岗地区、龙岗深惠路沿线地区、华为科技城等区域的更新改造。
●加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和整合力度,力争五年内建设10个规模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用地连片、配套齐全的产业园区。
●以光明、坪山、前海、龙华新城、大鹏西涌、葵涌坝光等重点地区为试点,开展土地整备工作。
●全面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完成南山湾厦、宝安怀德、龙岗岗头、光明东坑和坪山石井5个试点工作。
●完善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的配套政策,出台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
|
(十五)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精细化城市管理考核与运行体系,着力营造洁净、美丽、有序的城市环境。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改造提升机场、口岸、车站等城市门户和主次干道绿化景观。
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扩大网格化管理覆盖范围,实施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控制手段,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上两项由市城管局牵头)
五、生态发展质量提升行动
坚持低碳绿色,提升生态发展质量。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推进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到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60天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1%、22%、4%和3.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
(十六)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绿色城市。制定实施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强化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探索科学的电价、水价机制和节电节水激励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加快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到2015年,投放新能源公交大巴6000辆。发展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开展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工程。(市交通运输委、住房建设局牵头)
加快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碳交易、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和交易平台,开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市人居环境委牵头)
大力推进工业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资源化利用,开展建筑废弃物、餐厨垃圾资源利用示范工程。到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建筑废弃物利用率达到60%。(市城管局牵头)
构建高效安全的水资源利用体系,积极推进雨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大节水型单位创建力度,鼓励再生水利用。到2015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市水务局牵头)
表12 推进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 具体措施
|
市发展改革委
| ●加强节能减排考核,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研究制定低碳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实施低碳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制订节能减排宣传方案,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提高全社会节约环保意识。
●大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四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城市矿石示范基地。
●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充电站、充电桩建设。
|
市科工贸信委
| ●推进工业节能、高效照明、建筑节能等减碳技术研发与应用。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余热利用发电等工程建设。
|
市人居环境委
| ●制定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启动南山区环保产业园和环保技术研究院建设,力争2015年建成1-2个环保产业集聚基地。
●完善排污权交易系统,出台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开展化学需氧量排污权交易,研究扩大交易的主要污染物种类,适度扩大交易主体范围和融资模式。
|
市住房建设局
| ●在全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合同能源管理。
●出台绿色建筑设计规范,以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开展现有建筑的低碳生态化改造,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制订实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技术标准和认证标准。
|
市水务局
| ●加快推进横岗、前海、光明、坪山等重点示范片区的雨水再生水利用工作。
|
市城管局
| ●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