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促效益。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把培育发展绿色技术作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重点解决好绿色发展中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先进技术应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坚持结构优化,以调整促提升。坚持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发展结构与资源能源结构相结合的系统优化调整策略,强化从源头对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的产业控制,降低生产活动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以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
--坚持节约优先,以循环促效率。针对首都资源紧缺、尤其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将节约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入贯穿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及各领域,加快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着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坚持生态建设,以保护促开发。突出强调生态效益,以最大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把生态环境建设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合理开发生态环境服务价值,打造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环境、优质人居环境的宜居城市,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和谐统一。
--坚持多方参与,以共建促文明。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市民多方力量,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增强部门联动协作,引导全民广泛参与,形成自觉自律、尊重生态环境的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建设目标
“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当好标兵和火炬手,走在全国最前面的要求,努力推动北京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内涵促降”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集约、高效、生态型绿色城市发展新模式,打造成为生产清洁、消费友好、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先进示范区。
专栏三:绿色城市
绿色城市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出发,以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立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高效、交通便利的生产、生活集中地区。其一,从经济学的角度,绿色城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应是“绿色经济”,即以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在工业化过程中,注重产业调整和升级,通过多种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清洁、高效生产和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其二,从生态学的角度,将尊重自然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理念,“绿色环绕”作为发展的目标,注重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即在城市化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城市紧邻区域、城市中的开放空间及自然环境,同时注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绿化和环境治理。其三,从城市规划角度,土地集约化、多样化使用及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四,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节能环保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成为了居民的自觉行为。
--清洁高效的绿色生产体系基本确立。支撑城市高效运行的空间功能格局基本奠定,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功能得到有序疏解,产业发展更加集约集聚,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融合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率先形成,服务主导型产业格局巩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品牌初步建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弘扬树立,清洁生产深度广度持续拓展,万元GDP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全市资源产出率显著提高。资源清洁高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优质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稳步提高,再生水利用规模实现新突破。
专栏四:资源产出率
资源产出效率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稀土矿、磷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简言之,资源产出率就等于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除以资源消耗量(万吨),该指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在计算资源产出率时,地区生产总值要按不变价计算,资源单位消耗量包括主要能源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木材和工业用粮,应注意区分与资源开采量的区别。
为深化循环经济建设,切实将其作为我国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资源产出效率列为一项重要指标,提出了提高15%的目标。
--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体系初步形成。绿色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住宅产业化模式加快推广,室内空气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及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市民居住环境更加舒适环保。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持续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显著提高,市民出行更加高效便捷。绿色环保型食品得到有效供给,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市民饮食更加安全健康。绿色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典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市民消费的绿色产品比重持续提高。
--舒适优美的绿色环境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国家首都的城市形象得到更好展现。城市固体废物的科学处置能力大幅提升,从分类、收集、储运及综合处置的全流程体系更加完善、高效,设施布局更趋合理。基本建成“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城市绿色空间得到深化拓展,碳汇能力明显增强,生态价值持续提高,经济功能巩固增强。
--高效扎实的水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初步建成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完善城乡一体化、设施齐全的水务工程保障体系,健全安全清洁、健康自然的水源保护及水环境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务管理体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务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和解决。
--改革创新的绿色发展机制更加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法规政策更加完善,标准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目标责任制得到深入落实。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计量、监测、统计等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对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财税价格调控作用更加突出,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市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机构培育壮大,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区域绿色合作力度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成功推进一批区域间合作项目。
三、具体指标
“绿色北京”建设指标体系主要由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生态环境三大类20项指标构成。
“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建设重点指标及目标
┌───────────────────────┬───┬──────┬───────┐
│ │ │“十二五” │ │
│ 指标名称 │单位 │ │指标性质 │
│ │ │ 目标 │ │
├─┬──┬──────────────────┼───┼──────┼───────┤
│ │1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总额 │亿元 │ 2000 │ 引导性 │
│ ├──┼──────────────────┼───┼──────┼───────┤
│ │2 │煤炭消费总量 │万吨 │ <2000 │ 约束性 │
│ ├──┼──────────────────┼───┼──────┼───────┤
│绿│ 3 │ 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 6 │约束性 │
│ ├──┼──────────────────┼───┼──────┼───────┤
│色│ │ │ % │ 17 │约束性 │
│生│ 4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 │ │
│ ├──┼──────────────────┼───┼──────┼───────┤
│产│5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 18 │约束性 │
│ ├──┼──────────────────┼───┼──────┼───────┤
│ │6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降低 │ % │ 15 │约束性 │
│ ├──┼──────────────────┼───┼──────┼───────┤
│ │7 │资源产出率提高 │ % │ 15 │ 引导性 │
├─┼──┼──────────────────┼───┼──────┼───────┤
│ │8 │二级及以上能效产品市场占有率 │ % │ ≥80 │ 引导性 │
│ ├──┼──────────────────┼───┼──────┼───────┤
│ │9 │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 │ % │ >98.5 │ 约束性 │
│ ├──┼──────────────────┼───┼──────┼───────┤
│绿│10 │节能建筑占现有民用建筑的比例 │ % │ 67 │约束性 │
│ ├──┼──────────────────┼───┼──────┼───────┤
│色│11 │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 % │ 50 │ 引导性 │
│消│ │ │ │ │ │
│ ├──┼──────────────────┼───┼──────┼───────┤
│费│12 │生活垃圾资源化率 │ % │ 55 │约束性 │
│ │ ├──────────────────┼───┼──────┼───────┤
│ │ │其中: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 │ % │ 80 │ 引导性 │
│ ├──┼──────────────────┼───┼──────┼───────┤
│ │13 │再生水利用率 │ % │ 75 │约束性 │
├─┼──┼──────────────────┼───┼──────┼───────┤
│ │14 │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例 │ % │ 80 │约束性 │
│ ├──┼──────────────────┼───┼──────┼───────┤
│ │15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 % │ 13.4 │约束性 │
│ ├──┼──────────────────┼───┼──────┼───────┤
│生│16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 % │ 12.3 │约束性 │
│ ├──┼──────────────────┼───┼──────┼───────┤
│态│17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 % │ 8.7 │约束性 │
│环│ │ │ │ │ │
│ ├──┼──────────────────┼───┼──────┼───────┤
│境│18 │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 % │ 10.1 │约束性 │
│ ├──┼──────────────────┼───┼──────┼───────┤
│ │19 │全市林木绿化率 │ % │ 57 │约束性 │
│ ├──┼──────────────────┼───┼──────┼───────┤
│ │20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6 │ 引导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