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以参股、兼并的形式取得旅游景区经营权,成片开发精品旅游景区。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带资金、带管理、带客源进入我市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型旅游招商活动,面向海内外特别是沿海及苏南地区集聚吸纳优势旅游要素和产业资本。
12.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围绕全市旅游景区布局,按照互联互通、快捷进出的要求,完善旅游陆路交通,构建全市旅游现代交通网;加快与高铁站区对接的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铁站区整体道路快速集疏功能,实现铁路与轻轨、公交换乘的无缝对接;发展城市旅游专线交通,城市公交服务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抓住观音机场晋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开通对台航线等机遇,大力发展旅游航空交通,努力把观音机场建设成为连接主要旅游客源地、国内外重点旅游景区的口岸机场。结合亿吨大港、湖西航道改造、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加强云龙湖、微山湖、骆马湖、故黄河、大运河等观光水路交通建设,建设干支航道和旅游码头,尽快形成便捷通达的水路旅游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调整公路、城市道路、各类景区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并加快融入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的一体化旅游标识体系。
13.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完善城市游客密集区、区域旅游集散地、重要交通节点和主要景区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及时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质量投诉、信息服务、旅游保险、安全救助等多方面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结合高铁站区规划建设,积极探索集经营性和公益性为一体、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为散客游、自驾游、商务游等提供相关服务。加快旅游信息化进程,设立广播、电视、报纸旅游专栏,扶持《徐州旅游网》多语种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引导旅游企业信息化改造,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数字化管理技术,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服务。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力争五年内全市旅游景区、旅游餐饮场所等旅游厕所基本达标,实现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对游客开放。
14.加强旅游宣传推广。完善旅游形象识别体系,统一宣传口径,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徐州旅游形象品牌。充分利用外事、商务、侨务、对台、文化、交通、体育、出版等对外宣传渠道,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大旅游营销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的促销体系。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