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质量文化工程。塑造具有景宁特色的城市质量文化,大力倡导全面、全程、全民质量观。注重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质量知识普及教育和宣传教育,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发挥“政府质量奖”等质量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在质量强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积极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根据实际分别导入5S、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码、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大力开展群众性QC小组、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赶超活动。
(八)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推进质量平安工程。进一步明确各乡镇政府、管理区对质量安全负总责,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行政许可、认证认可、资质认定、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把产品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市场准入关。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适时组织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服务行业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探索建立工程招投标和质量监管联动机制。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能力。
(九)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推进质量服务工程。按照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规划布局,整合全县检测资源,建设覆盖我县主导产业又具有科研功能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坚持人才、科技、装备三轮并驱,强化现有检验监测机构质量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建设具有高水平的食品、农产品、工程、环境质量监测实验室,推进标准信息服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检测技术支撑。
(十)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推进质量信用工程。组建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的信用信息大平台,客观、公正反映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建立健全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制定实施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把质量信用等级与社会信用体系相链接,探索行政执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互动机制,增加企业的失信风险,逐步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机制。引导企业、行业协会注重质量信誉,开展质量诚信自律,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质量文化,树立质量信用形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