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进法门寺文化景区二期、三期建设,恢复法门寺唐代风格佛教建筑群。打造世界佛教文化旅游胜地、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关中饮食文化与民间艺术品基地。积极支持宝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周原遗址、秦雍城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工程。加强“宝鸡社火”、“凤翔泥塑”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六、强化交通枢纽地位,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
17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轨道交通、支线机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宝鸡辐射西北、连结西南、捷达西安的交通枢纽地位。尽快开工建设宝鸡-兰州客运专线、宝鸡-中卫铁路复线、宝鸡-麟游铁路专线、宝鸡环城及凤翔-合阳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宝鸡-汉中高速公路西线方案报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宝鸡机场、宝鸡铁路枢纽南环线、西安-法门寺城际轨道旅游专线前期工作,创造条件早日启动建设,尽快完善以宝鸡为中心的“十”字形综合交通主骨架,构建与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交通运输体系。
18加快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依托宝鸡区位交通优势,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构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支持陈仓物流园、西部物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煤炭配送中心、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将宝鸡建成辐射带动周边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七、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国家示范试点城市
19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积极争取将宝鸡列为国家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鼓励宝鸡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多元化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社会活力,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继续支持宝鸡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进网格化管理,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20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宝鸡完善“大社保”模式,鼓励宝鸡在社会救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大病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体系一体化等方面率先突破创新。力争到2015年,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社会事业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21建设生态园林宜居城市。加快渭河宝鸡城区段综合治理,打造城市滨水特色功能区。加强秦岭生态功能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到201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保持30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