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核。加快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关闭淘汰城区内高污染和高耗能的企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含量高、污染低的产业,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城市商业网点建设,带动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集群、人口集聚的功能分区,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环境,形成华蓥市城市化的核心极。
打造一轴。加强华蓥--重庆通道建设,引导促进人口和产业沿轴线集聚。重点推进庆华、溪口、高兴、阳和、禄市等中心镇发展,形成华蓥市重要的人口、产业集聚发展轴。
开发一山。充分利用华蓥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林木资源等优势,科学、合理开发旅游业、林业和特色果蔬等,形成区域重要的旅游观光和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
发展一带。发挥渠江水资源优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沿江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开发水上旅游业。形成沿江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带。
华蓥市空间开发布局图(图略)
(二)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根据资源环境、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确立产业发展主导。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机械电子工业。围绕成渝汽车、摩托车等产业发展,布局承接汽摩零部件、光学仪器和电子零部件等产业,建成川渝汽摩及电子零部件产业配套基地。大力发展机械模具、农机制造、矿山设备等机械制造和协作配套的机加工产业。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华蓥山丰富的竹、林资源,加快实施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形成制浆、造纸、包装及其下游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实木套装门、实木家具制造等相关产品,着力打造家具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畜禽、果蔬等名优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竹纤维产业,主动承接东中部纺织产业转移。
加快建材行业调整升级。培育发展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发展碳酸钙深加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材。大力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依托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基地,发展水泥深加工及制品,延伸水泥产业链。加大后备资源和矿山周边及深部资源勘查,发展相关产业。
加快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加快华蓥山、天池湖、宝鼎等重要景区开发,努力将华蓥山打造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华蓥市城市景观环境质量,完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城市旅游目的地”。积极培育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遗址旅游四大品牌,打造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乡村观光休闲、工业遗址参观体验旅游精品。形成华蓥山大旅游基本格局。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