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地震舆情监控和管理机制。宣传、公安、地震等部门要动态监测舆情变化,建立舆情收集、研判、处置系统和舆情监督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地震舆情。充分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渠道、新闻媒体宣传渠道、“三网一员”宣传渠道及时发布真实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七、 防震减灾重点建设项目
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包括三个防震工程(三个硬件)和五项基础工作(五个软实力)。“十二五”期间,要以重点项目带动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一)三个重点防震工程项目
1.太原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基于地震突发性强、成灾面大、灾害重、兼容其它灾害的特点,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城市规模和国家地市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标准建设,建筑面积6000㎡左右,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系统构建市政府统一指挥决策技术平台。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包括: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支撑平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
投资预算50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3000万元,技术装备2000万元。2011年完成基础建设,2012年完成基础技术设备建设,2015年陆续完成技术装备建设。
2.防震综合观测管理技术中心项目选址及建设
按照国家基准台站标准,完成市防震观测管理中心选址及建设。项目选址须符合地震应急指挥专业要求和国家规范,做到:(1)交通便利,在地震灾害发生、网络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可在20分钟内到达抗震救灾指挥部;(2)场地周围开阔,无阻挡山体高楼,可通过卫星和微波全方位接受和发送信息;(3)场地地质水文条件好,无活动断裂,安全稳定,避开易燃易爆等危险频度高的区域和振动源、强噪音源、强电磁场干扰。
经费预算2000万元。预计占地1公顷(15亩)。计划2011年完成选址及立项工作,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技术设备在“十二五”期间陆续配备完善。
3.地震监测台站(网络)建设
太钢、西山等5个企业台站由政府接收管理,并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改造。其中前兆观测系统形成地面、地下、空中立体观测系统;主要包括深井前兆综合观测技术引进与应用、卫星GPS和热红外遥感技术应用、震前电磁辐射前兆信息观测改进与完善;地震技术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台网建设、野外(流动)地震观测点(网)建设和地震科研、预测预报工作所需基本支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