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 培育创新型企业。遴选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到2015 年培育50 家以上创新型领军企业、13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 家以上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参与国际研发分工和国际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创新发展。鼓励创新型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创新型企业,市、区(市)县给予配套支持。
2. 推进企业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企业牵头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资金支持,力争2015 年全市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100 家。
3. 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施新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等扶持政策。加大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地方配套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多国家支持。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辅导计划,重点辅导100 家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运作规范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试点,引导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
(四)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1. 集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实施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园区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力争到2015 年集聚1000 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100 名以上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四川省“百人计划”。在科技研发、创业扶持、金融财税、专家荣誉、生活服务等方面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蓉从事科研、技术服务和项目合作。2.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深入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人才“产销衔接”工程,完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创新订单培养、实训培养等模式,扶持发展国际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持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实施人才储备计划,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等创新基地建立从项目植入到转化发展的全过程服务体系,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后备企业和创新创业后备人才。
3. 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在重点产业功能区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研发、产业、人才管理与服务等一系列特殊政策,推动高端人才聚集。培育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基地等,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教育、医疗、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把我市建设成为中西部高端人才密集区、创新创业人才首选地。
(五)加快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