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统筹安排农业科技教育的各项要素,大力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开发和创新,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储运等技术开发和政策研究,重点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上形成合力。农业、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要积极为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牵线搭桥,努力构建农业产业化技术开发平台,加快龙头企业技术进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综合利用和多层次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五)大力推进传统农业改造。各涉农院校、科研单位和农业推广部门要密切合作,集聚力量,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设施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与扩大示范,加快高新技术转化步伐,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注重研究与应用结合,努力推进现代种业、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疫苗等具有湖北特色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六)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着力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和实用人才队伍。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统一规划,注重将培训工作与农业重大科技研发、推广项目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拓宽培训范围,充实培训内容,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及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列入重点培训对象。
四、加快构建农科教结合的基础平台
(七)加强农科教结合实体建设。充分发挥我省农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调动农业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及农科教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协作,努力将“百名教授进百企”、“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科技经理”、“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建设成为农科教结合的前沿阵地和示范基地。
(八)加快四级农业科技展示体系建设。加快省、县、乡、村四级农业科技展示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功能,成为现代农业优良新品种展示基地、农村实用技术、农业高效模式的示范基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实习基地。
(九)开展农科教结合示范县建设。 在全省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基础好、农技推广体系健全的县市,开展创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县活动,鼓励市(州)以上的涉农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单位与县(市)联合创建。通过示范县的建设,探索积累创建的新机制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