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度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


  一是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各地均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韶关市率先出台提升“双转移”工作质量的实施意见。佛山市累计制定出台40多份政策性文件,内容涉及目标任务、职责分工、监督考核、基地建设、财政补贴等。惠州市成立了各级转移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四级工作网络”。汕尾市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层层抓好工作落实。

  二是工作举措不断创新。各市结合本地实际,将一些好的经验制度化、规范化,大胆创新,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之路。如广州市实施“培训券”制度,对广州户籍人员提供每人最多6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推动培训普惠化。梅州市把技能培训与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有机结合,对35周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55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劳动力分类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云浮市出台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化技能化规模化转移就业工作的决定,有针对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肇庆市完善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配套政策,对农民工子女实行“保入学”、“保免费义务教育”,将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建设规划。

  三是合作发展更加深化。各地积极开展“南粤春暖”就业服务月劳务对接系列活动,通过组织珠三角企业对东西北地区送岗上门、东西北地区向珠三角地区提供优质劳动力送人上岗的“两送”活动,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的“两难”问题。珠海市在揭阳、湛江、肇庆、潮州市和韶关市乳源县等地建立了15个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基地,中山市与茂名市共建首家省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基地,有效实现劳务对接。各地充分发挥园区吸纳就业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如茂名市通过三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吸纳87万多本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此外,全省各地共组织近百家优秀技工院校与千家重点企业对接,建立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机制,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技能人才。

  四是工作基础不断加强。各地狠抓服务体系、人员培训、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如韶关市成立人力资源办公室,投入千万元打造“一网四库”(即人力资源网内设人力资源信息库、企业空岗信息库、培训资源信息库、劳动力转移信息库)信息平台。惠州市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做到“镇镇有库、村村有账、人人有表”。梅州市建设粤东地区首家省级高技能实训基地,年培训能力超过2万人次。中山市成功开发保洁员、电冰箱(柜)装配工等7个新职业标准,河源市与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开发板栗栽培、灵芝栽培、猕猴桃栽培、鹰嘴水蜜桃种植等4个专项职业能力标准,大力发展特色培训项目,满足农村劳动力培训需要。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