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血、尿、便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图。
2.参考学时
共5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2学时,实践教学38学时。
五、组织管理与实施
山东省卫生厅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1.理论培训:由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培训机构承担。
2.临床技能培训:在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
3.社区实践:在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到预防保健机构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考察见习。
六、考核与结业
卫生部建立试题库,并统一命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工作由山东省卫生厅统一组织。考核合格者,由山东省卫生厅颁发《社区护士骨干培训合格证书》。
附件5:
社区公共卫生医师骨干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预防医学、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树立预防为主、维护和促进健康理念,提高其处置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社区公共卫生、防制疾病的能力,通过服务团队,更好地面向社区、家庭、个人提供综合性卫生服务,以达到社区公共卫生医师骨干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从事或拟从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方法
1.采取全脱产集中培训方式。
2.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辅以自学的方式。
3.参考学时:共3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1.社区卫生服务导论
掌握:全科医学产生的背景;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的基本理念和特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趋势、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学会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社区健康问题。
参考学时:20学时。
2.流行病学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疾病分布、病因推导、传染病的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疾病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主要传染病、慢性病防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参考学时:40学时。
3.预防医学概论
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疾病的三级预防;营养学、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参考学时:40学时。
4.医学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信息处理
掌握:医学统计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的内容和原则;培养统计思维意识及处理资料的能力,学会用医学统计指标和方法,掌握数据处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基本统计方法,基本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与卫生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参考学时:40学时。
5.常见传染病、慢性病防治
掌握:社区常见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诊断和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初步掌握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老人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参考学时:40学时。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掌握: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有关常见病、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不同疾病健康教育处方。
参考学时:20学时。
7.社会医学基本理论
掌握:社会医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初步掌握社会危险因素评价、社会健康状况评价和卫生服务研究的基本本知识和技能。
了解: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参考学时:20学时。
8.公共卫生法学
掌握:公共卫生法律制度及行为规范。
熟悉:卫生监督的基本职能、程序、内容和方法,及常见的卫生执法行为。
了解:卫生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问题。
参考学时:20学时。
9.社区实践
学习社区公共卫生专题研究方法;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资料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
参考学时:80学时。
五、组织管理与实施
山东省卫生厅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1.理论培训:由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培训机构承担。
2.社区实践:在山东省卫生厅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到预防保健机构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考察见习。
六、考核与结业
培训完成后,根据大纲要求对受训医师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为各科考核和结业考核。各科考核(含实习考核)由培训单位负责;结业考核由山东省卫生厅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各科考核和结业考核合格者,发给山东省卫生厅验印的《社区公共卫生医师骨干培训合格证书》。
附件6:
临床培训基地标准
一、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
㈠基本职责
1.依据《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承担全科医师培训临床教学任务;
2.对从事社区服务的执业医师和在社会办医疗机构中的综合门诊部、诊所的各级各类执业医师,进行物理诊断、心电图、影像诊断、社区预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临床常见问题处理与急救、传染病、中医药学、妇女、儿童保健、社区康复的基本理论培训;
3.完成全科医生对常见健康问题/疾病的诊疗技术培训。
㈡组织管理
1.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应为有临床教学能力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医院需将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工作作为本院基本教学任务之一,有一名院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有职能部门专人负责组织与协调;
2.有健全的全科医师临床培训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职责、定期例会、奖惩制度等;
3.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各类档案记录完整;
4.有能满足全科医学教学的经费,并专款专用。
㈢师资队伍
1.培训基地中至少有5名相对固定医师组成培训队伍,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与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为1:2;
2.有一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负责全科医学教学工作;
3.基地所在科室的专科指导医师必须接受过省级或省级以上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并获得证书。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比例为11;
4.带教教师应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有临床带教经验,有较强的责任心,了解全科医学知识,熟悉培养要求细则;
5.全体师资需定期进行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培训。
㈣教学条件
1.具有完成全科医学教学任务的门诊、病房、教室、图书室(图书室内至少3种以上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杂志和20种以上常用的医学书籍)等,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