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拓展境外创牌渠道,实施品牌国际化工程。指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国际注册,使用自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支持我市优势产业和企业在境外创建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跨国兼并、品牌收购、品牌推广等方式实施商标国际战略,逐步把我市外贸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优势。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商标国际注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鼓励和引导定牌加工企业和外向出品企业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全市出口型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在主要出口国均拥有自主商标。
(三)培育优势产业群体,实施品牌集聚化工程。各级政府、各产业指导部门要围绕建设“品牌大市”目标和市政府确定的八大类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工作指导机构,支持基地企业组建专业行业协会,增加知名品牌产品配套能力,把产业集群品牌基地建设成为商标战略实施的先行区、集中区和示范区。重点打造“无锡国家高新技术”、“无锡新区传感网”、“宜兴中国电缆城”、“宜兴中国环保装备”、“江阴轻纺”、“江阴新能源”、“锡山电动车”、“无锡马山生物医药”、“惠山风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品牌示范基地,使品牌和商标战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成效进一步凸现。
(四)增强品牌商标竞争力,实施品牌高端化工程。市商标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在指导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引导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突出重点、梯队培育”的原则,选拔好的苗子加以重点培育和争创工作的指导申报。要以商标为纽带,大力整合企业商标资源,丰富企业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一大批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竞争力的品牌群体。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和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持续推进自身技术创新。
(五)加快培育涉农商标,实施“品牌兴农”工程。积极扶持地理标志等农产品商标注册,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储备库,挖掘我市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加大对茶叶、紫砂、水产、瓜果等农林产品商标培育的力度。鼓励特色产业通过行业协会申请注册集体商标,以集体商标+企业自主商标联合标注的方式,集中打造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公共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成2-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基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新申请10件,地理标志和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超过6000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