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坚持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以重要基础性研究、前沿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和高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为重点,大力加强高校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的质量层次和社会贡献力明显提高。到2012年,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成果被SSCI、SCI、、EI、ISTP等重要检索收录论文总量达到1000篇以上,影响因子明显提高;在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相关学科领域,为自治区拟定重要政策决策提供一批可供咨询参考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依托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一批能够支撑重点学科群项目的研究成果;取得10项左右行业、企业或地州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或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力争应用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0%;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成果申请量明显提高,争取获得授权100项以上。专利许可收入、技术转让与推广服务为社会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达2亿元以上。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对自治区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3、通过项目倾斜,积极引导高校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联合共建,合作研究,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211工程”、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学科、紧缺人才专业和示范高职院校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利用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部共建、“对口支援”、“援疆学科计划”实施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综合优势全面拓展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申报渠道。重点支持一批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群项目,以学科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使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和学科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借助和利用有关省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人才、仪器设备、科技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和测试分析等方面优质资源,提升科研竞争能力。促进高校在获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以及863、973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农业科学等重大研究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额保持25%左右的年均增长率,至2012年实现科研经费累计突破10亿元;科技成果总量及获国家、部省奖项明显增加。若干高校或学科的科研水平进入国内同类地区先进水平。
4、加强科研基地和平台建设。启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协调多部门共同支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和测试分析等方面共享平台建设;突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挥更大效益,建设一批高职院校技术开发中心;为高校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急需发展的实验室、研究机构和面向行业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创造条件,并着力构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内地发达省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共建一批高水平研究开发机构和基地。积极组建若干个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5、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研投融资体系,形成科研经费稳定增长和有效投入的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科学研究、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12年,高校科研计划项目财政专项及匹配经费投入总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