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深入探索小城镇发展改革的有效途径。继续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省委办发〔2008〕9号),以省级和国家级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为依托,针对试点镇产业基础、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具体情况,先试先行,使试点镇真正成为工业经济集中区、现代农业实验区、人口转移集聚区、要素利用集约区和体制机制创新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深入推进我省小城镇发展改革探索新路子。
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投融资保障能力
(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做好继续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后续工作,对省政府部门及中央在甘单位目前尚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审核和确认,力争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对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督察和指导,努力减少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项目,实现“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行政审批项目基本合法、一致、统一”的改革目标。
(二)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
财政部《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财预〔2009〕78号)要求,在已经实施的41个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县域经济较快发展。继续开展“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试点,保证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进一步巩固“乡财县管”改革成果,建立村干部离职养老补贴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配制度,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推进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集中统一、合理供给、有效保障的机关事务工作新机制。
(三)加快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改革。尽快制定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现有行业协会、商会在人员、资产和财务等方面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加大新型行业协会、商会培育力度,重点在我省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优势行业和入世相关领域中,组建和培育一批由骨干企业牵头发起、同业经济组织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规范运作、功能较为健全的新型行业协会、商会。
(四)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培育做大省级政府投融资主体,加快各种资产、资源和投资要素的汇集。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推动兰州银行跨区域经营。继续加大“引行入甘”工作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金融担保、金融租赁、资产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全省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银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和协调配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六、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一)着力提高资本市场利用水平。制定出台我省《资本市场发展指导意见》,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工作,形成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加快金川公司、白银公司、读者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的上市进程。完善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面启动债券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各类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力度。制定出台《甘肃省股权质押融资指导意见》,加快省股权交易所的筹建,为企业股权转让融资提供交易平台。
(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加快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步伐,全面实施《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纲要》(省委办发〔2008〕119号)确定的15个专项人才配置计划和18项保障措施。加大力度实施“领军人才工程”,继续选拔一批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起引领和支撑作用的领军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设立省内人才服务绿色通道、重点领域专项人才需求目录等办法,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加大紧缺人才、重点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认真实施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我省“百人计划”。
(三)继续深化市场流通体制改革。认真实施《甘肃省城乡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2010-2012年)》(甘政办发〔2010〕86号),积极推进市场流通体制改革,着力构建流通网络、流通组织、市场监控、应急储备、物流配送和公共服务等六大体系,提高政府监测和调控市场运行的能力。重点推进大宗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升级、县域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大型生鲜食品冷链和农超对接项目建设,改善流通设施条件,提高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深化供销社基层社、社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
(四)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按照“严控总量、优化结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强化建设用地总量、结构调控和加强规划管理等手段,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土地市场的监测、分析系统,定期公布房地产用地动态信息,不断加强对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严格执行国家《限制供地目录》、《禁止供地目录》,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份额,对限制性产业严把供地关。
(五)积极探索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继续推进矿业权市场化建设,除对勘查前景较好的区域和大型矿产地、优势矿种以及紧缺、保护性矿种的矿业权进行宏观调控外,其余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公开有偿出让矿业权。落实新的矿业权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和标准,探索将国家和省级规划矿区外的小型零星分散金属矿的采矿权出让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理顺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科学开发、综合利用、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做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抓好酒泉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等领域,适时组织有条件的市州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全省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七、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加快创新公共服务体制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规范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巩固零差率销售全覆盖成果。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进度安排好年内投资项目建设。加强中医药工作。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好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5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基层医药卫生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保障制度改革步伐,推进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回归公益性。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做好庆阳、金昌两市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和补偿机制改革的途径,制定全省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使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巩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门诊统筹成果,积极探索城镇职工门诊统筹。加快医保经办服务改革。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5万元。